中国央行货币政策(我国的利率政策)
一、央行调控货币政策的手段有哪些
1、第一,公开市场业务。这是发的国家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公开市场业务就是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从而达到减少获增加市场流动性的目的。若流动性过剩,那么央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有价证券收回现金,这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若流动性不足,则在公开市场买进有价证券,从而增加市场流动性,这属于宽松货币政策,由于操作上的主动性,也称作扩张性货币政策;
2、第二,法定准备金率。这在我国使用比较多,法定准备金率是银行收到一笔存款所需要存入中央银行的比例。法定准备金率和货币创造乘数直接相关,法定准备金率越高,货币创作乘数越小,起到收拢资金的作用,反之则反是;
3、第三,银行贴现率。银行贴现率事实上就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利率,提高贴现率,银行借款成本增加,流动性减少;贴现率降低,银行借款成本下降,流动性增加。当然这都是理论上的说法,在现实中,商业银行很少向中央银行借款,因为这将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声誉,导致客户流失,如果商业银行资金非常紧缺,必须向中央银行借款时,利率再高也是要借的,因此贴现率对货币的控制作用并不明显;
4、第四,道德劝说。就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警示等。
二、我国当前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中国目前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既不松也不紧。
2、中国经济正向着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和升级,不仅为自身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也是对维护世界经济、金融稳定和健康发展的重要贡献。
3、【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4、【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的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
三、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
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来促进经济发展,货币政策目标是由中央银行指定的,通过相关货币政策来达到了期望,我国货币政策目标可以细分为以下四点内容。
1、稳定物价,这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物价上涨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当物价上涨到一定程度时,货币政策首要目标就是通过稳定物价来稳定人民币币值。当前,衡量货币币值是否稳定不再是根据币值的大小,而是根据货币的购买能力来计算的,购买力下降,意味着币值也随之下降。如果是物价下降了,那么同等币值能够买到更多东西,说明购买力上升,币值也在上升,所以,每个国家都要控制通货膨胀。
2充分就业,就是需要保持一个稳定或者较高的水平,对于有能力参加工作的人,都可以在合理的条件下找到合适的工作。充分就业需要对可利用资源的可利用成都进行测定,这难度是非常大的,一般都是按照劳动力就业成都来作为基准,按照失业率来衡量劳动力就业情况。失业率,就是指当前就业的失业人员和劳动人员所占的比例,失业率越大,表示社保充分就业程度就越低,反之,若是失业率越低,充分就业程度就越高。
3、经济增长,指的就是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需要保持合理的、较高的增速。一般来说是采用国民人均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来衡量经济增长率。
4、国际收支平衡,简单的理解就是需要采取各种错误来调解国际收支差额,让差额趋于平衡。当国家收支失衡,不管是顺差还是你查,对本国的经济发展都会起到负面影响。巨额逆差会导致本国外汇储备下降,需要承受更多债务和利息;巨额顺差则会造成资源上的浪费,有部分外汇限制。二者量比较,逆差的危害更为严重,因此,每个国家都会通过一些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平衡。
1、稳定物价,这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物价上涨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当物价上涨到一定程度时,货币政策首要目标就是通过稳定物价来稳定人民币币值。当前,衡量货币币值是否稳定不再是根据币值的大小,而是根据货币的购买能力来计算的,购买力下降,意味着币值也随之下降。如果是物价下降了,那么同等币值能够买到更多东西,说明购买力上升,币值也在上升,所以,每个国家都要控制通货膨胀。
四、每年货币政策公布时间
1、货币政策公布时间通常取决于各国的中央银行。一般来说,中央银行会定期举行货币政策例会,以评估经济形势并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这些例会通常每年举行数次,而具体的时间安排则取决于各国的具体情况和需要。
2、一般来说,这些例会会在经济的关键时间节点进行,比如经济季度报告结束后或者通货膨胀率公布之前。
3、通过这些货币政策例会,中央银行可以及时调整货币政策,以确保经济的稳健发展并维护货币的稳定。
五、央行首提“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有何影响
1、一是实现了货币政策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非常态向常态的及时回归,降低了货币信贷条件过度宽松引起的经济金融风险的过度积累;
2、二是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增强,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增长运行在合理区间;
3、三是积极探索货币政策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推动“三去一降一补”取得积极进展,产业结构、需求结构、收入结构等继续优化,经济新的动能正在积聚,传统动能的改造升级也在加快。总之,在当前形势下再次强调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不是简单地适应宏观经济周期变化,而是着眼于国际国内大局特别是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这一更为深刻持久的变化,着眼于配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政策主线,为其创造适宜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