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三大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有哪几种)
一、2013年颁布的新的货币工具
2013年11月6日,我国央行网站新增“常备借贷便利(SLF)”栏目,标志着这一新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正式使用。
运用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等作为交易品种,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调剂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需求。
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运用再贷款政策、再贴现政策调剂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需求,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
二、简述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1、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采用取决于特定的经济金融形势和条件,一般期限较短,居于补充工具的地位。
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还有直接信用控制和间接信用控制等。
3、消费者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
4、证券市场信用控制,通常指对证券信用交易的法定保证金比率作出规定,是央行对以信用方式购买股票和债券所实施的一种控制措施。
5、不动产信用控制,是指央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房地产贷款所采取的限制措施。不动产信用控制的目的在于控制不动产市场的信贷规模,抑制过度投机,减轻经济波动。
6、补充工具就是其它政策工具,除常规性、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外,中央银行有时还运用一些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就是直接信用控制和间接信用控制。
7、直接信用控制,是指央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其手段包括利率最高限额、信用分配、流动性比率、直接干预及开办特种存款等。
8、间接信用控制,指中央银行凭借其在金融体制中的特殊地位,通常采用的方式包括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等。
三、央行调控货币政策的手段有哪些
1、第一,公开市场业务。这是发的国家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公开市场业务就是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从而达到减少获增加市场流动性的目的。若流动性过剩,那么央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有价证券收回现金,这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若流动性不足,则在公开市场买进有价证券,从而增加市场流动性,这属于宽松货币政策,由于操作上的主动性,也称作扩张性货币政策;
2、第二,法定准备金率。这在我国使用比较多,法定准备金率是银行收到一笔存款所需要存入中央银行的比例。法定准备金率和货币创造乘数直接相关,法定准备金率越高,货币创作乘数越小,起到收拢资金的作用,反之则反是;
3、第三,银行贴现率。银行贴现率事实上就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利率,提高贴现率,银行借款成本增加,流动性减少;贴现率降低,银行借款成本下降,流动性增加。当然这都是理论上的说法,在现实中,商业银行很少向中央银行借款,因为这将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声誉,导致客户流失,如果商业银行资金非常紧缺,必须向中央银行借款时,利率再高也是要借的,因此贴现率对货币的控制作用并不明显;
4、第四,道德劝说。就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警示等。
四、调节货币供应的三大工具
1、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是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公开市场业务是指银行中央通过买卖有价值的证券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公开市场业务中有三种债券交易:回购、即期债券交易和发行银行中央票据。
2、央行的回购可分为正向回购和反向回购,两者都是央行公开市场上的货币吞吐行为。
五、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有哪些
1、结构性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了促进经济的快速有效协调发展,所采取的不同于统一货币政策的有差异化的货币政策。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2、定向降准:通过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将资金引导到特定领域或行业,以增加对特定领域的金融支持。
3、支农支小再贷款:为了支持农业和小微企业发展,中央银行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要求其将贷款用于支持农业和小微企业。
4、专项再贷款:中央银行针对特定领域或行业,如扶贫、环保等,设立专项再贷款,为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
5、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中央银行根据市场情况和金融机构资金需求,适时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以稳定市场预期和金融市场秩序。
6、常备借贷便利:中央银行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以保障市场的稳定和金融机构的资金需求。
7、这些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可以通过定向降准、利率优惠等措施,引导资金流向特定领域或行业,促进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同时,这些工具也可以根据经济形势和市场情况灵活运用,以达到央行调节经济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