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领域优秀科技成果 人工智能领域优秀科技成果有哪些
人工智能发展的阶段和成果
人工智能的发展主要经历了这五个阶段:
(1)萌芽阶段,上世纪50年代,科学家们共同研究了机器模拟的相关问题,人工智能从此正式诞生;
(2)上世纪60年代是人工智能的第一个发展黄金阶段,该阶段的人工智能主要以语言翻译、证明等研究为主;
(3)瓶颈阶段,上世纪70年代经过科学家深入的研究,发现机器模仿人类思维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系统工程,难以用现有的理论成果构建模型;
(4)已有人工智能研究成果逐步应用于各个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在商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5)平稳发展阶段,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普及,人工智能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分布式主体,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都取得了哪些成果呢
日本在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都取得了哪些成果呢?
抛开个人态度,日本在人工智能领域方面的确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有的国家比较重视机器人的功能,而日本除了功能之外,还比较注重机器人的外表,想要让机器人更加的“拟人化”,不管是功能还是外表方面,并且日本所公布的机器人成就方面多数都是关于服务业方面的。
在一九六九年的时候,日本制造出了首个通过双脚行走的机器人,而研发者加藤一郎也获得了“仿人机器人之父”的称号,在这以后日本也在不断的在仿人机器人和服务、娱乐等方面的机器人进行研究,今天就为大家说一些目前日本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方面都获得了哪些成就。
一个名为“Asimo”机器人在服务方面有不错的体现,这种机器人能够做一些端茶倒水的服务,并且目前这款机器人能够讲日、英两种语言,在一些饮品店中得到了一些应用,在充满电量后能够连续进行四十小时左右的工作,在外形方面也是属于目前全球领先的人形机器人,其大概有一米三的高度,能够进行一些行走,能够上下楼梯和一些简单的跳跃。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名为“Emiew”的人形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和上面的那个机器人相比更加的小巧一些,高度在八十厘米左右,这种机器人主要是打算让其当作一种向导来用,能够进行自由的星座,自动躲避障碍物,能够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也能够看懂一些人类的简单的肢体语言动作。
还有一款叫做“Qrio”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只有五十多厘米的高度,身上有三十多个能够自由转动的关节,这种机器人主要用来进行娱乐和表演用的,比如进行唱歌、跳舞甚至还可以进行踢球,也可以和人进行一些小互动之类的,拥有一定的记忆能力。
很多人都比较关心美女人工智能机器人,很多人也都想要有一个这样的美女管家,日本也的确研发出了这种美女人工智能机器人,根据日本的制作者表示,他们的这款人工智能美女机器人能够做六十多个表情,皮肤是由硅胶进行之作的,并且肤色也接近真人,声音也采用了女优的声音,尽量接近真人,能够进行一些对话互动。
当然,像这种美女人工智能机器人国内也有研发,个人感觉国内的美女人工智能机器人在外形方面比日本的更加接近真人一些,并且在功能方面也不比日本的差,甚至在一些方面比日本的美女人工智能机器人更加完善一些,当然国内的目前正在完善当中,而日本的则已经开始进入市场了,不过价格还是稍微有些偏高的。
除了以上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之外,还有一种外骨骼辅助型机器人,跟一些影片中的外骨骼机器人比较相似,主要的作用就是辅助人类,比如搬一些东西,可能当你穿上这种外骨骼后,几十斤的东西让你感觉只有几斤重,对老年人群、行动不便的人,或者是一些具有危险性工作,比如消防等都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对一些残疾人士方面,还有一些假肢类人工智能机器人,这种机器人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来进行遥控,也可以根据用户不同的需求来进行制作,这种机器人可以通过3D打印来进行打印制作,也是比较方便的,对需要的人群来时也是一个比较不错的选择。
抛开个人对日本的一些态度感情,就说人工智能机器人方面,日本的确是处于较高领先的位置,不过我们国内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水平也并不比日本的机器人差,在一些领域方面,国内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比日本的机器人更加的优秀一些。
人工智能近四十年发展成果
1起步发展期:1956年—20世纪60年代初
人工智能概念提出后,相继取得了一批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如机器定理证明、跳棋程序等,掀起人工智能发展的第一个高潮
2
反思发展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初
人工智能发展初期的突破性进展大大提升了人们对人工智能期望,人们开始尝试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并提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研发目标。然而,接二连三的失败和预期目标落空使人工智能发展走入低谷
3
应用发展期: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中
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专家系统模拟人类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解决特定领域的问题,实现了人工智能从理论研究走向实际应用、从一般推理策略探讨转向运用专门知识的重大突破。专家系统在医疗、化学、地质等领域取得成功,推动人工智能走入应用发展的新高潮
4
低迷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中—90年代中
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规模不断扩大,专家系统存在的应用领域狭窄、缺乏常识性知识、知识获取困难、推理方法单一、缺乏分布式功能、难以与现有数据库兼容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5
稳步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中—2010年
由于网络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人工智能的创新研究,促使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走向实用化
6
蓬勃发展期:2011年至今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泛在感知数据和图形处理器等计算平台推动以深度神经网络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大幅跨越了科学与应用之间的“技术鸿沟”,诸如图像分类、语音识别、知识问答、人机对弈、无人驾驶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从“不能用、不好用”到“可以用”的技术突破,迎来爆发式增长新高潮
02
人工智能发展现状
全球各国充分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大意义,纷纷着重发展,抢滩布局人工智能创新生态。
人工智能四大成果
人工智能领域的成果有:人机对弈、模式识别、自动工程、知识工程。
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符号主义的人工智能研究成果
符号主义(Symbolism)是一种基于逻辑推理的智能模拟方法,又称为逻辑主义(Logicism)、心理学派(Psychlogism)或计算机学派(Computerism),其原理主要为物理符号系统(即符号操作系统)假设和有限合理性原理,长期以来,一直在人工智能中处于主导地位,其代表人物是纽威尔、肖、西蒙和尼尔森。
早期的人工智能研究者绝大多数属于此类。符号主义的实现基础是纽威尔和西蒙提出的物理符号系统假设。该学派认为:人类认知和思维的基本单元是符号,而认知过程就是在符号表示上的一种运算。它认为人是一个物理符号系统,计算机也是一个物理符号系统,因此,我们就能够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智能行为,即用计算机的符号操作来模拟人的认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