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货币需求,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_股市消息_理财之家

微观货币需求,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

星蕴 0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微观货币需求,以及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已知效用函数求需求函数!微观经济学什么是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理论研究货币需求的微观模型有哪些什么是宏观经济,什么又是微观经济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存在的微观基础一、已知效用函数求需求函数!微观经济学

λ为货币的边际效用,所以要求U对M的偏导数,就可以得到λ的值,再求边际效用,利用MU/P=λ公式就可以得到需求函数。M作为收入,边际效用MU就是3。收入的“价格”就是,1。于是意味着P2=1。一块钱的价格,就是一块钱。于是MU2/P2=3。接着对q求偏导,MU1=0.5*q^(-0.5)q的价格,p1.最后套公式MU1/P1=MU2/P2得出了q的需求函数。直接求出MU2/P2=3。U=q^0.5+3M,对U求M的一阶偏导数,即λ=3再对U求q的一阶偏导数,即MU1=0.5q^-0.

5最后带入均衡条件MU1/P1=MU2/P2,那么这样做好之后得到:q=1/(36p^2)

二、什么是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需求是一个商业经济的范畴,发端于商品交换,随商品经济及信用化的发展而发展。在产品经济以及半货币化经济条件下,货币需求强度(货币发挥自身职能作用的程度,货币与经济的联系即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程度,以及社会公众对持有货币的要求程度)较低;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需求强度较高。货币需求理论,一般指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是货币经济理论最显著的发展之一,它是众所周知的凯恩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构成了众多货币经济论题讨论的经济学基础,也是分析评价宏观经济政策绩效的理论基础之一。但是,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也非止于完善,随着现代经济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微观基础的日益强调,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也显示出若干缺陷,因此,从现代经济学多元发展的角度重新认识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发展及其局限,这对促进货币需求问题的理论研究和正确认识货币政策的作用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三、研究货币需求的微观模型有哪些

主要有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凯恩斯函数、平方根法则。

马克思货币必要量公式(马克思货币流通公式)是指马克思在总结前人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基础上,特别是在批判传统货币数量论的过程中创立的货币流通公式,是货币理论的重要规律,是经济科学的重大发现。

这一思想用线性函数形式表示为:Ct=a+b*Yt式中C表示总消费,Y表示总收入,下标t表示时期;a、b为参数。参数b称为边际消费倾向,其值介于0与1之间。凯恩斯的这个消费函数仅仅以收入来解释消费,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

“平方根法则”。其表达形式如下:Md=k√(Y/r)。表示: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收入Y的函数,随着用于交易的收入数量的增加,货币需求量随之增加。Y的指数1/2,说明其增加的幅度会较小,即交易性货币需求有规模节约的特点。

四、什么是宏观经济,什么又是微观经济

1、宏观经济指总量经济活动,即国民经济的总体活动。是指整个国民经济或国民经济总体及其经济活动和运行状态,如总供给与总需求;国民经济的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物价的总水平;劳动就业的总水平与失业率;货币发行的总规模与增长速度;进出口贸易的总规模及其变动等。

2、微观经济(Microeconomics)是指个量经济活动,即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是指个别企业、经营单位及其经济活动,如个别企业的生产、供销、个别交换的价格等。微观经济的运行,以价格和市场信号为诱导,通过竞争而自行调整与平衡;而宏观经济的运行,有许多市场机制的作用不能达到的领域,需要国家从社会的全局利益出发,运用各种手段,进行宏观调节和控制。

3、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是经济活动和经济运行的两个不同层次。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微观经济是宏观经济的基础,宏观经济的良好状况是微观经济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4、社会经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宏观与微观之间,生产、流通、分配、交换的各个环节之间都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5、宏观经济是与微观经济相对应的概念。市场经济中以个人、家庭和企业为单位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即是微观经济。现代市场经济虽然仍以单个微观经济主体为基本单位,但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商品交换日益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经济活动已不再是单纯的个体行为,而日益呈现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特征。个人财富、家庭福利和企业利润的增加,已经不再单纯地取决于自身的努力,还必然要依赖于整体经济状况,整个经济运行越来越表现出明显的总量、综合和全局性特征。

五、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存在的微观基础

1、当事人的信息不对称是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存在的微观基础。

2、劣币驱逐良币是指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或银子(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由16世纪英国伊丽莎白财政大臣格雷欣提出,也称“格雷欣现象”。

3、狭义来说,劣币驱逐良币是指因为信息不对称,物品的估值方(信息缺少的一方)估值一定时,物品的提供方(信息充分的一方)会选择提供实值较低的物品(劣币),致使实值较高的物品(良币)越来越少。广义来说,劣币驱逐良币也可以泛指一般的逆淘汰(即劣胜优汰)现象。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微观货币需求,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区别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