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的钱哪去了 股市的钱去哪儿了_股市消息_理财之家

股市的钱哪去了 股市的钱去哪儿了

kk 0

上市公司分红的钱哪儿去了

举个极端的案例,上市公司总市值1000亿,今年净利润100亿,全部分红给你,分红100亿现金揣在手里,手上还握着市值不变的1000亿股票,这么操作一下总的财富增加了100亿,变成1100亿,你觉得这样合适吗?

这也就是为什么上市公司分红后,需要进行除权,相应的降低持有股票市值,保持分红前后,证券账户资金余额不变的原因。

不要光看证券账户里面的资金没有变化,以为分红没有赚到,分红相当于你投资收益的提前收回,取回的分红款还可以继续追加投资购买股票。

分红后股票价格只会在某一个时点稍微的降低,如果公司经营良好,是个绩优股,白马股,股价很快就会上升到分红前的水平。一年分红一次,分红过了之后,很容易被股民忽略掉分红对股票价格的稀释效果,股市良好的时候会,加权的上涨。r

至于分红扣税的问题,如果你持有一只股票超过一年,那么个税就是全免。

投资者参与到股市当中的收益有两大块,分红收益、资本利得的收益。资本利得收益,大家比较好理解,就是股票买卖差价。

分红收益由于形式多种多样,现金分红,股权分红,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等等多种形式,容易把普通投资者搞晕。

太过深入的专业内容,大家不需要过多的了解,只需要知道一点,分红肯定是你的收益增加。

要么就是手中持有的现金增加,要么就是手中持有的股票的数量增加。分红导致公司股票价格的降低,只是短期的时点性的效果。股票的价格的未来的走势还是会跟市场强相关。

金融危机时,股市蒸发的钱都去哪里了

股票市场,我们经常听到某某股票市值蒸发了XX,出现金融危机时,更严重一些,整个股票市场可能崩盘,例如最近疫情肆虐,全球股市蒸发了18万亿美元,这些蒸发的钱都去哪里了?

首先,股票市场并非零和博弈,股市蒸发了18万亿美元,不代表有人赚到了这笔钱;其次,我们常说的“钱”有两种属性,股票的市值与股票净值的意涵不同;最后,股民在金融危机时出现损失,主要在股票买卖中发生,并且股民损失的钱不等于股市蒸发的钱。01正确区分“钱”的不同属性,股票市值某种程度上来自人们的“预期”。

“钱”是金融市场最常见的要素,也是我们日常生活最常打交道的东西。然而,很多人对“钱”的认知并不准确。“钱”其实有两种不同的属性!

第一,具有衡量商品价值的属性。我们说一辆宝马的车值40万元,但是,人们对于价值的衡量受到主观因素影响,有的人不喜欢宝马,认为宝马只值35万,看起来,宝马的价值蒸发了5万元,其实这里的“钱”并非实际存在。

第二,具有进行交易的属性。“钱”作为一般等价物,是我们进行商品交易的基础,例如,甲乙两人对于宝马车的价值达成了共识,甲拿出35万买了乙的宝马车,这里的“钱”就是真实存在的,甲拿出了真金白银。

理解了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就能够对股票的市值有全面的了解了。股票市值代表着“钱”衡量商品价值的属性,归根到底,它来自于人们对于公司和市场的“预期”,市值并不是实际存在的。

人们基于成长性、经营状况、发展前景等等因素,对于一家公司的价值进行判断,这个“预期”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涨涨跌跌。

整个市场也是一样,行情好时,人们对于股市很乐观,股市市值就高;出现危机了(例如最近的新冠疫情),人们对于股市前景就悲观,股票市值就下降,也就是我们所说,股票市值蒸发了。

近期,股票市值蒸发18万亿美元,本质来看,这笔钱哪里也没有去,只是在人们的“观念”和“预期”之中,对于股市的价值判断出现下调。

02股民的真实损失来自于股票买卖。

看到这里,有人会说,我真的亏钱了啊?美股暴跌的时候,我卖出了阿里巴巴的股票,亏损了2万元,这不是真金白银么?

这里我要说,你出现亏损的原因是,你卖出了阿里巴巴的股票!股票买卖产生的资产流动导致了股民的实际损失。

试想,阿里巴巴依旧是最具成长性的公司之一,并且疫情对于互联网企业的负面影响有限,之所以此轮出现暴跌,主要是整体市场情绪的影响。如果一个月以后,阿里巴巴的股票回调,而你坚持持股,那么你就不会有损失。

我有一个朋友,操作的股票账户太多,导致遗忘了某只股票,两三年之后才发现。此时,股票价格几乎没动,朋友一气之下,卖出了股票。

然而,当查看这只股票历史业绩时,发现一年前这只股票曾因为业绩原因暴跌50%,之后业绩回暖,股价才重新上涨。其实,朋友的疏忽,反而避开了50%的下跌,没有出现实际损失。

不难看出,人们对于个股和大盘的“预期”本来就是周期性涨跌的,股民对于股票的买卖操作才是造成实际亏损的原因。理论上看,你抓着股票不卖,股票市值的涨跌不会真正影响你的钱袋子。

看到这里,我们应该做一个区分,股票市值蒸发的“钱”来自于人们对于股市的“预期”,不是真实存在的;股民的实际损失,来自于买卖交易,是真实存在的,但是,这两笔钱不完全相同。

03股票市值涨跌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

真实的股票市场更复杂,股票市值出现暴跌时,人们很难避免恐慌性卖出,因而导致损失。那么,股票市值究竟由什么决定?它的变化是无迹可寻的吗?

不是的,有人把股票价格和股票价值比喻为主人与狗,遛狗时,狗会前后奔跑,但是始终围绕着自己的主人。股票价格也是这样,涨跌浮动,但是始终围绕着股票价值。

短期来看,人们的预期决定股票市值,情绪对于市场行情的影响很大。市场是不理性的,人们的对于股市,常常过度乐观或过度悲观,因而导致股票市值的高估和低估,市值向下波动时,就会出现“市值蒸发”。

长期来看,股票市值取决于公司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美国股市长达十数年的牛市,根源在于美国经济的强势增长,而近期出现崩盘的根源则在于经济原生性问题的暴露。

有人说,股市就是“博傻游戏”,对于我们普通股民要在动荡的股市中稳健收益,就一定要理性对待市场情绪,市场情绪高涨时,别做接盘侠,市场情绪过度恐慌时,也别因为不理性出逃。更重要的是,选择业绩长期增长、经营状况稳定的好公司,股票价格一定会向股票价值靠拢。

综上,股市蒸发的钱哪里也没去,它本来就存在人们的观念中,股票市值的蒸发代表着人们对于未来经济预期“悲观”,仅此而已。

以上是我的一点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也欢迎在留言区一起探讨

我是正好,专注小白理财的80后巨蟹男,请关注@正好的成长笔记,和我一起慢慢变富。码字很辛苦,新手求祝福,请您点个赞!

被卖掉的股票去了哪里

股票市场就是那么“神奇”,卖掉的股票一定有人买,如果没人买,那就卖不掉。

所以,这才有了涨停和跌停一说。

涨停就是涨到只有买方,没有卖方了。

跌停就是跌到只剩卖方,没有买方了。

其实,所有的交易类市场,本质上都是撮合交易,就是双方谈妥后,以某个约定价格成交。

你卖我买,你情我愿,买定离手,没有后悔药。

股票市场的价格约定,其实就是盘口,不论五档还是十档。

至于双方的挂单,不一定是同时的,可以卖方先行,也可以买方先行,但是成交的时间是同步的,因为撮合交易完成。

上市公司的股票数量,再未增发送股之前,也是恒定的,不存在卖了股票,总数就变少。

也正因为恒定的股票数量,才会有物以稀为贵一说,才会有价格高低,会有市值去进行价值衡量。

今天就好好普及一下,股票和股票成交的本质。

什么是股票?

很多人连股票的本质都没有摸清楚,就开始入市进行股票交易了。

股票是上市公司的股份份额,够买股票的人,可以享受上市公司的股东待遇。

股票的份额是相对恒定的,可以通过增发、送股、转股、配股的形式来进行扩容,但理论上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至于所谓的股东权益比例,可以参考持有的股份数,和总的股份数。

相信有一部分股民,去参加过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

虽说自己没有决策权,有时候甚至连投票权都没有,但是理论上公司发生的事情,大部分都会对外披露。

作为最最普通的财务投资人,享受对这家企业情况的知情权,以及交易自主权。

在二级市场,也是我们俗称的股票市场,流通的股份是可以用来交易的。

双方约定一个价格,就可以转让。

股票就像是一张有价凭证,价格是二级市场定的,可以长期持有,也可以约定转让。

持有的好处是可以享受到分红,也可以分享因为上市公司的成长带来的价格上涨。

交易的好处是在市场波动的时候,可以赚取差价,高抛低吸,赚取价差。

股票本身,既像是收藏品,可以长期持有等待升值,又像是赌场里的筹码,进去就要把钱换成股票,出来就要把股票换回钱。

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究竟值多少钱,是由市场资金决定的,资金认可的价值,才是公允价值。

至于企业的内在价值,比如净资产、净利润等,并不直接决定股票的价值,只是一个衡量标准而已。

只有把这些都搞明白了,才能从容的进入股票市场,这才能知道自己要交易的是什么,要面对的又是什么。

股票买卖究竟是怎么回事?

一家公司的股份,一定是可以被交易的。

只不过企业在未上市之前,交易方式大多以股权出让的形式进行。

这种方式是非公开的,普通投资者无法参与的。

等公司上市,登陆二级市场后,股票就可以在公开市场进行交易了,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买卖股票。

通常,我们看股票交易,参考的是盘口。

也就是买一买二买三,卖一卖二卖三。

每个价格都会有对应的数字,就是想要买入和卖出的人。

股市本来就是撮合交易,也就是有人愿意以卖一的价格买入股票,那么就会以卖一的价格成交。

同样的,如果有人愿意以卖一的价格卖出股票,那么就会以卖一的价格成交。

股票市场里,绝对不存在强买强卖。

买入的时候,价高者优先,卖出的时候,价低者优先。

这一整套交易逻辑,和我们在任何地方买东西都是一样的。

股票的成交金额和价格一一对应。

在没有成交之前,允许反悔撤单。

一旦成交,买定离手,没有反悔的余地。

所以,如果想以更有优势的价格成交,可以参考盘口的情况,选择更有利的价格进行挂单,等待成交。

股票交易中,还有一种即时成交的买卖方式,一般俗称市价买入、市价卖出。

简单的解释,就是以对手方的最优势价格进行成交。

买入的时候,优先以卖一成交价,如果买一的股份数量不够,就再加上卖二卖三。

卖出的时候也一样,优先以买一价格成交,其次是卖二卖三。

而当股票出现涨跌停的时候,就是彻底丧失了买盘和卖盘,成为了单边市场。

股票市场,由于每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份数量是有限的,所以价格很容易因为市场短暂的供需变化,产生剧烈的波动。

但本质上,你买的上市公司,还是那家上市公司,并不会因为股价的涨跌对上市公司本身,造成影响。

这也就说明,股价的涨跌,不一定都是一家上市公司真实价值的体现,也可以是短期的资金炒作行为。

这个市场,只要有人愿意买,有人愿意卖,交易能够成立,就是合理的。

即便很多的买卖行为,其实是受到资金操纵,只要交易本身在规则以内即可。

这就是为什么即便发现股价有操纵行为,最多也是处罚操纵者,但不会没收普通交易者的获利,也不会补偿普通交易者的亏损。

股票市场的相对公平,在于每一笔交易都是公开的,可以查询到的,只是为了保护隐私,不公布买卖双方的信息而已。

至于很多人说的资金体量问题,在任何交易市场都存在,大鱼吃小鱼是经济规律,这不是公平不公平的问题。

股市中的资金到底有多少?

股市中的资金,其实是零。

所有的股票份额,如果没有人买,它的价格可以是无穷小,或者就像是有些人说的,废纸一张。

所谓的资金,指的是股票账户内的资金。

因为这部分资金是可以用来买入股票的。

很多股民会把股票市值,来作为股市里的资金,其实完全是弄错了。

股市里可以运用的资金,压根不是你账上的股票市值,而是账户里的现金余额。

当市场开始大量抛售股票的时候,只有买入方的金额,才是股票市场里真正的钱。

这就是为什么只要市场的资金一抽离,股价就会开始下跌。

因为买入的资金少了,卖出的筹码就会不断的降价,把价格压低才能优先成交。

A股现在的市值约80万亿,每天活跃的资金不过万亿,市场的总现金资金预估也不会过10万亿。

绝大多数资金,其实都已经是以股票的形式存在。

当股票市场出现下跌,越来越便宜的时候,就会吸引越来越多理性的资金进入市场,而当市场越来越贵的时候,越来越多理性的资金就会逃离。

这个和很多股民的认知其实是相反的。

反而,一些不理性的资金,比如游资,比如散户,就喜欢在市场火热,甚至高位进入市场。

不论是散户开户数,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的募集量,都是呈现出高位加码,低位无人问津的情况。

交易量大的市场,赚钱效应更明显,只不过当资金抽离的那一刻,留下的都是一地鸡毛。

在资金问题上,其实股市和楼市一样,都属于虚胖,也都属于杠杆效应,一旦遭遇大面积抛售,股价就会暴跌。

楼市里,一个小区只要有一套房成交价在200万,整个小区的人都会觉得自己同类型的房子价值200万。

股市里,今天股票成交价200元,所有人就会觉得股票值200元。

其实,万亿市值的股票,只有几十亿的成交,不足1%的资金量,决定的股价,一定不是真实价值。

当然,市场就是这样,80万亿的市场中,如果去掉比如大股东持仓,不进行减持的话,可能就只有20-30万亿的实际流通市值。

如果再去掉一些诸如险资、公募基金等长期持仓的资金,实际流动股份的市值,可能也就在10万多亿规模。

当每天的成交量大于1万亿,市场总体资金就比较宽裕。

当成交小于1万亿,甚至低于5000亿时,市场就会遭遇资金流动性危机,容易引发踩踏,导致股价下跌。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总会看到增量资金,总在寻找增量资金,这才是股价上涨的真正源头。

交易类市场,从来不缺筹码,缺的从来都是资金。

即便是稀缺的艺术品,如果市场没有钱,拿去拍卖会照样会出现流拍的现象,但如果资金泛滥,价格自然就水涨船高了。

所谓的价值市场,其实就是货币市场,场内的货币量决定了价格体系。

入市之前,关于股票的那些大逻辑,大原则,还是先弄清楚比较好。

很多人游戏规则都没搞明白,就开始投资了,那能赚钱不靠运气靠什么呢?

入市后,还要尽快制定交易策略,自己想买什么样的股票,什么情况下买入,什么情况下会卖出。

不能像无头苍蝇一般,在股市里到处乱飞,容易撞上南墙。

那些整天问别人要买什么的,建议还是别炒股了。

因为你不明白投资逻辑,也就没法判断该买入还是卖出,做出决定错误的概率就很高。

把钱直接给专业的人进行操作,可能赚钱的概率反而会高一些,当然前提是知道谁才是真正专业的。

股市是个修罗场,我们需要做的必修课太多太多了,可以边学边补,但千万别觉得没用。

没学会走就学会跑的,一定更容易摔跤。

提升认知,是股市生存的康庄大道。

股市里面的钱都在哪里股民手里还是公司的帐上

哪都不在,那就是一个数字,里面全是空的。

股市理论上应该是,投资者通过购买股票,得到公司的股权,而向公司投资的一个平台。

而公司在出让股权的同时,得到市场投资的资金,进一步投入运营。

所以,如果你购买的是刚上市公司的原始股,那么你投入的钱应该是进入了公司账户。

那么之后股票的涨跌,其实是市场对于未来公司经营的预期变化(当然,中国股市其实是非理性炒作的结果)。

那么你购买股票,其实是从之前持有的人手里购买的,投入的钱是给了之前持有股票的人。这时候,市值就不一定全在公司手里了,因为公司只拿到了开始投资的钱,现在的票面价格只是一个数字,意味着公司以后释放股权,每股能为公司融资多少而已。

所以,我们一般看到运转着的股市,里面的市值不是一个真实的资金库,而是虚拟的数字,代表着市场对于你股权价值的认可,而不是你真的钱进去投到了哪里,你的钱只是给了卖你股票的人而已。

这就叫,虚拟经济。

股市的钱哪去了 股市的钱去哪儿了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