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股市市盈率 东京股市市盈率排名_股市消息_理财之家

东京股市市盈率 东京股市市盈率排名

kk 0

什么是6-7倍股票市盈率

中国股市,到现在为止,在沪深两市开户的股民账户大约有1.7亿多。股民在买卖股票时,事先会对将要买入的股票,进行了解并对其进行分析,以决定是否买入或卖出,有的股民重视技术面的分析,有的股民重视基本面的分析。

市盈率就是股票基本面的其中一项,市盈率等于股票市价除以每股年收益,6至7倍的市盈率,就是当前的股价是该股票年收益的7至8倍。

沪深两市目前市盈率平均是多少

在本轮牛市的最高点2015年6月15日的5178.19点,深市主板480家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为43点,中小创业板759家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为86点,创业板475家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为144倍。

银行平均估值仅为7倍具体从行业来看,如大金融板块,在1849点,银行板块的平均估值为7倍左右,证券板块的平均估值为45倍左右,保险板块的平均估值为24倍。这一估值水平在当时看来已经触底,但显然只是一个玫瑰底,真正的钻石底还在后面。2014年11月20日在本轮牛市起点2337点,银行板块的平均估值为5倍左右,证券板块的平均估值为43倍左右,保险板块的平均估值为17倍。虽然从指数来看,2337点的指数比1849点要高,但是从金融板块的估值来看,却比1849点还要低点。2015年6月12日本轮牛市的高点5178.19点,在经过半年的上涨后,银行板块的平均估值为8倍左右,证券板块的平均估值为52倍左右,保险板块的平均估值为27倍。虽然平均估值在上移,但是去2013年的低点相比,涨幅并不大。而经过6月的股灾后,8月26日,大盘创下阶段新低2850.71点,银行板块的估值降到7倍,证券板块的估值降到26倍。

日本股市到底收益率怎样

收益率这个概念十分的宽泛,题主给了题,那我们就猜题主想要的。

一定程度上市盈率可以体现出收益率,很简单,我们说一个股票20倍市盈率,实际上是在说这个股票5%的年收益率,虽然每年的股票业绩都在变动,想来不会脱离太远。所以市盈率既是一个贵贱的指标,也算一个收益率的指标,我们对1990年到如今的日本股市平均市盈率进行了数据截取:

这个市盈率并不直观,不过你可以了解到所谓的泡沫并非只相对于现在的企业盈利,企业盈利除了当下的净利润,你还要看未来的净利润,我们都知道1990年日本股债见顶,继而开始下滑,但是其后日本的市盈率是继续提升,知道2000年的科网泡沫达到市盈率顶峰。这期间日本经济并不出色,股市收益率恶化。所以日本股市收益率,你不能看当下的市盈率,其经济是会萎缩的。

为了清晰一些,我们去除到日本2009以前的那些大幅度波动的,就看这十年日股市盈率的波动。

对照十年的日股K线

你会发现在过去十年,日本股市市盈率降低,而点位却在不停的上升,而他的涨幅也十分巨大,其实日本经济周期很大程度上同步于美国,你在市盈率最上面的图可以看到,其市盈率受到科网泡沫和911的影响,会体现出比美股更加剧烈的表现。而在其他时间,日本资本市场大方向上和美股一致,当然具体的企业业绩会有浮动。但不影响其整体。

所以,当你在考虑日本股市整体收益率的时候,建议考虑美国经济周期,大约四个周期可以考虑,复苏,通胀,过热和衰退。现如今美国经济是从通胀逐步转向过热,但是在这个时候,由于美国四面树敌,心态不好,所以有可能提前跨国过热,步入衰退,所以短期内日本股市参考价值不大。而长期投资人,如果选择被动投资日本ETF,这个方法是可行的。当然如果你看日本具体企业,个人建议日本生物制药类企业,这方面相对于美国人的生物制药企业,日本企业更加小而美,专注力和研发成果更丰厚。

以上是我理解的日本股市,欢迎更加熟悉日经的投资人批判指正。

医药股继续下跌,多少的市盈率合理

医药股或者说成长股,从来不存在多少市盈率是否合理的问题,只存在未来的行业空间和增长预期对应的行业竞争格局是否确定带来的对应合理或者有价值的估值体系。

近期的医药股,应该说颠覆了多数人的传统观念和估值体系。其根源和我国医保的现状以及改变有很大的关系,主要逻辑有以下几点改变:

第一,医药股以往的高毛利,主要来自于出厂价和最终销售价格之间的价差,而价差,除了医药的品牌因素以外,更多比拼的是销售代表的能力和广告投入的能力也就是销售费用占比。

第二,18年以来的医药大趋势行情,和指数进入持续熊市,医药的高毛利和稳定增长在创新药和仿制药的政策引发转向积极有关。

而仿制药从日本印度等国家来看,年初的仿制药政策环境是按照新的一致性评价标准重塑行业的占比的竞争格局,这就引发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领先和创新药储备研发管线领先的药企在18年以来获得了巨大的趋势性涨幅和估值优势。

自18年底以来。医药持续暴跌和最终跌穿了18年多数医药的启动点则和以下几点变化有关:

第一,长生欺诈事件,引发了医药卫生安全领域的危机和市场对销售费用占比高的药企的高毛利产生了质疑和动摇,这引发了医药的第一轮暴跌,主要是疫苗生产企业的生产控制检测等环节的卫生安全标准受到质疑。

而第二轮的医药暴跌,则和上海市的4+7带量采购政策有关。因为以往的市场份额占比在这个4+7政策下改变成只要能够获取市场份额暂时牺牲利润也要进入,为最终替代退出部分的市场份额作为竞争手段,这就导致了进入医药的药品降价幅度甚至达到了90%以上,这完全颠覆了市场对医药稳定增长和高毛利传统的预期,从而引发了在第一轮长生欺诈引发的医药破位以后第二轮暴跌,其中以乐普最为典型。

而第三轮暴跌则是因为进入熊市末期,叠加了上述医药行业逻辑出现动摇和改变,引发了因为基金的过度拥挤交易持仓导致的基金仓位策略持续调整,在资金的不断退出中,导致医药行业在逻辑变化之后长线资金进入谨慎观望阶段而缺乏足够的对手买盘,这就导致了医药板块尤其是医药权重龙头个股持续破位大跌和破位后继续下跌。

而从我国医保现状和未来的趋势来看,控费和控制药品价格乃至于控制一个疾病的总体医疗费用,会是一个长期的趋势,而对于创新研发管线丰富的医药公司来说,短期的药品价格因素并不会颠覆新药行业的逻辑,这在之前我发过的问答里已经有阐述。再次总结就是,未来,创新药研发和独家大牌依旧是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不过此次颠覆的是多数药企因为长期医疗体制问题导致的因为销售费用占比远远超过研发费用,典型的就是广告费用和医药代表群体的支出费用,而研发费用占比高的药企和研发管线丰富的药企,无论从国内视角还是国际视野来看,都是未来增长和竞争格局的最终赢家。靠以两款爆款药品而躺着赚钱的时代结束而已!

估值和市盈率有什么关系

市盈率是指股票价格与企业每股收益的比值,是一种常用的估值方式。

估值是价值投资的概念,是指市场价格同内在价值进行比较的结果。

估值分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其中PE估值法就是根据历史市盈率进行判断的。

股票估值分类绝对估值绝对估值是通过对上市公司历史及当前的基本面的分析和对未来反应公司经营状况的财务数据的预测获得上市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

绝对估值的方法:一是现金流贴现定价模型,二是B-S期权定价模型(主要应用于期权定价、权证定价等)。现金流贴现定价模型目前使用最多的是DDM和DCF,而DCF估值模型中,最广泛应用的就是FCFE股权自由现金流模型。

绝对估值的作用:股票的价格总是围绕着股票的内在价值上下波动,发现价格被低估的股票,在股票的价格远远低于内在价值的时候买入股票,而在股票的价格回归到内在价值甚至高于内在价值的时候卖出以获利。

相对估值相对估值是使用市盈率、市净率、市售率、市现率等价格指标与其它多只股票(对比系)进行对比,如果低于对比系的相应的指标值的平均值,股票价格被低估,股价将很有希望上涨,使得指标回归对比系的平均值。

相对估值包括PE、PB、PEG、EV/EBITDA等估值法。通常的做法是对比,一个是和该公司历史数据进行对比,二是和国内同行业企业的数据进行对比,确定它的位置,三是和国际上的(特别是香港和美国)同行业重点企业数据进行对比。

联合估值联合估值是结合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寻找同时股价和相对指标都被低估的股票,这种股票的价格最有希望上涨。

市盈率指在一个考察期(通常为12个月的时间)内,股票的价格和每股收益的比例。投资者通常利用该比例值估量某股票的投资价值,或者用该指标在不同公司的股票之间进行比较。

东京股市市盈率 东京股市市盈率排名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