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计划杠杆倍率(信托结构化的杠杆比例)_股市消息_理财之家

信托计划杠杆倍率(信托结构化的杠杆比例)

summer 0

近期,素以"稳健、低波动、保本金"著称的银行理财产品大范围下跌,到上周末,超过2000只理财产品的单位净值跌破1元。

众多只认银行理财的大爷大妈,叔叔婶婶们,恐怕不光是大跌眼镜,而是眼镜不知道掉到下巴还是胸前了?

保本信仰早破防,银行理财继续哭


即使一些激进者,心里盘算的是挺好的,A股不行,银行理财最起码保本吧。现在连这个小小的火苗恐怕也要破灭了。

好吧,为什么,这次银行理财如此颠覆固收圈的形象,跌成狗熊?

那还要从银行理财的赎回潮说起,一场赎回引发的噩耗,终究还要从赎回说起。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什么引发了银行理财赎回潮?

之前是否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如果手中的产品跌破净值是否要立刻赎回呢?

到底该如何看待低风险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呢?

英雄不问出处,投资必有因果。

01、 什么引发了本轮赎回潮?

我们都知道一个产品价格涨,那是买的人多了,同样,如果一个产品卖出的多了,自然会有价格下跌。

下跌是卖出者的墓志铭。

债券市场近期大跌,银行理财产品赎回才是罪魁祸首。

为什么呢?

今年前十个月是债券的牛市,随着利率的不断下跌,债券价值不断上升。

而11月以来债券市场利率迅速上升后,债券价格暴跌带动债券型理财产品净值下降。

说白了,盈利太多了,落袋为安成为早期投资者的理性选择。当然,后来者,就是牺牲者。

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你在最近2个月内买了理财,还没赚几分,一次债券市场的调整,你就亏了,因为你成本太高,还没累积到收益。

截止到上周五,有九成的纯债基金和不到一成的银行理财产品处于亏损状态。

屋漏偏逢连夜雨,债市难得一次的调整就被你赶上了。

这次,债券价格下跌,与债券利率回升密切相关,我们知道,利率上,债券下跌,这是个基本的常识。

而近期短端利率快速的上升,银行间回购利率快速的从2%以下飙升上来,已经让一大批信用债开始下跌。

咦?说好的宽松呢,怎么利率还上升了起来?

没错,那就是货币政策、流动性、预期在近期均出现了新变化。

第一,房地产救市金融16条以及国务院防疫20条,引发了民营房地产企业融资难问题缓解,以及严防疫的放松预期出现。

这些政策在寒冬中给大家吹来了一股暖风,经济中三驾马车中的房地产和消费动力更充足了,大家对未来经济增长的预期提高了;

而代表对经济增长和通胀预期的长端利率,随着经济预期向好而上升。

第二,货币市场中的流动性收紧,带动短端利率的上行。

近年来,央妈通过逆回购和MLF操作来投放流动性,商业银行是重要的中介,商业银行既可以选择将钱用来给实体企业发放贷款,也可以购买和投资债券。

短端利率的上行主要因为流向债券市场的“水”少了。

一方面,央行在15日MLF操作时缩量操作,减少了1500亿元的流动性投放,总量的“水”少了;

另一方面,9月份以来,商业银行增加贷款投放,减少债券市场投资,流向债券市场的“水”更少,资金价格更高。

图:流向债券市场的“水”少了

保本信仰早破防,银行理财继续哭

其次,机构投资者们的拥挤交易加剧了净值下跌。

今年是债券牛市,所以银行理财子公司们均选择相同的赛道。

根据普益标准统计,截止到今年3季度末,银行净值型理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28.96万亿,其中大多数为固收型理财产品。

但今年也是“资产荒”的一年。

在A股震荡行情下,机构投资者们大多拥挤在固收赛道。

各类债券产品呈现买的越多,利率越低的特点,为了博取更高的收益,机构投资者们各显神通,最常使用的策略就是加杠杆、下沉信用和拉长久期。

钱多,可投资的资产少,都压到优质债权、国债的身上。所谓,钱是怎么来的,也会怎么吐出去。

一旦抛售开始,就像离不开的电影院一样,卖出也会踩踏。

对于银行理财子公司要赚钱,两个方法,抬高杠杆、或者延长久期,买长期债券收益率更高。

很可惜,银行的风控也严格啊,加杠杆加不了,最多加大到一倍杠杆,绝了。

如果要博取更高的收益,银行机构只能投资长久期的债券。

所以,经济预期的好转、流动性危机驱动投资者赎回,而拥挤交易踩踏加了赎回的亏损。

在一个比谁跑得快的交易中,跑得慢的将承担损失。

02、久期:银行理财成败之源泉

银行理财这次扩张收益的重要手段,那就是延长久期,拼一些收益高、到期时间长的债券。

那么,久期是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衡量利率变动1单位,债券价格变动几单位的指标,久期越长的产品其价格受利率影响的程度越大。

因此,虽然大多数时候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相差不大,但在利率快速变动时,产品净值确表现得千差万别。

毕竟只有潮水褪去时,才知道谁在裸泳。

一旦市场出现卖出的恐慌情绪,就注定了银行理财亏损的命运。

03、理财保本的时代早过了

2022年是理财产品净值化的元年,净值型产品的一大特点是不承诺预期收益,打破产品刚兑。

对于长期购买保本类产品的投资者而言,在投资者教育不到位的时候,所购买产品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起他们的赎回,而抖音、微博等社交媒体加速了恐慌情绪的传染。

当短期的波动转化为年化收益率后,净值变化幅度更大,其对投资者带来的冲击也更直接。

如某行一款日开产品的日跌幅为7BP,转化为年化收益率可达到-25.55%的净值变动。

同时,产品赎回意味着理财子公司需要将手中的资产卖出转换成现金,赎回越多债券卖出规模越大,产品价格下降越多,理财产品净值再次下降。这种市场踩踏行为和恐慌情绪的传染,导致赎回潮不断加剧。

图:理财产品的负反馈效应

保本信仰早破防,银行理财继续哭

可以说,本轮赎回潮中净值下跌较快产品,均具有如下特点:

(1)杠杆率较高或持有长久期债券的产品。

杠杆率较低的产品可以通过质押债券扥形式腾挪资金,支付赎回资金;而久期越长,受利率波动的影响较大。

(2)利率债占比较低的产品。

国债等产品的市场流动性较好,其可快速在市场交易换取流动性,信用债的占比越高,卖出债券时的折价越多。

(3)机构投资者占比较高的产品。

机构投资者往往有较强的风控限制,在跌破预警平仓线后会迅速赎回,产品的净值下跌更快了。

所以,如果以后你投资的银行理财,别忘了看看他们到底都投资了啥?

蒙头一通买的时代早已过去,低风险的产品如果进入时间不对,一样会亏损。

04、你今天吃的苦 不过是别人的血泪

债券投资风险可分为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两大类,此次理财赎回潮主要受利率风险影响,其成因类似于2013年“钱荒”和2016年“债灾”,均是由利率调整引起的。

但与之前两次相比,当时个人投资者的占比并不高,机构投资者对教训的认知更深刻。

本轮赎回潮对普通人而言,不可谓是一场“生动而昂贵”的智商税。

图:历次“债灾”事件

保本信仰早破防,银行理财继续哭

让我们回到 2013年“钱荒”时间点:

2013年5月份以后,资金市场利率急剧攀升,6月20日隔夜头寸拆借利率飙升578BP至13.44%,被称为“钱荒”事件。

现在,关于2013年“钱荒”事件的成因有很多种说法,虽然其导火索是2013年4月开始的债券市场反贪调查。

但从后期结果来看,既有美国宣布退出QE的影响,也和国内商业银行无序加杠杆,对赌央行态度有关,央行当时较强硬的政策态度几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但“钱荒”事件对市场的教训是明确的:

一是,永远不要和央妈对着干!

任何试图通过对赌获取高额回报的投机行为终将被市场打脸。

二是,各家机构明白流动性的重要性。

流动性头寸不足可能需要付出极惨重的代价。至此之后,在央行加强金融监管背景下,各类银行机构开始注重流动性头寸管理。

让我们再回到 2016年“债灾”。

现在来看,2016年“债灾”的导火索是国海证券的“萝卜章”事件,但其根本原因是金融机构的无序加杠杆。

在2015年股灾后,“资产荒”和低利率环境引致资金流向债券市场,但机构们延续股市的高杠杆,通过加杠杆获取高额回报,当时信托的杠杆倍数甚至可以加到10倍。

2016年10月,在央行加紧收紧流动性、表外理财纳入MPA管理等背景下,债券市场由牛转熊,资金成本上行,各家金融机构开始收缩杠杆,引发“债灾”。

和本次较为类似的是,当年也出现货币基金被大量赎回造成的负向反馈行为,产品越赎回价格越跌。

但因为当时参与者主要是机构投资者,最终由机构们承担了所有。

所以,你会看到,债券市场没有新鲜事,今天你的亏损,那都是建立在无数人的血泪基础上的。

如果你不知道以前的投资者经历过多少苦,你就不会知道今天理财亏损并非单例。

05 亏损的理财,还能信任吗?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中国人的特性,在投资市场上也是如此。

我们的信仰总是可以分分钟被破防,原因很简单,追求不实际,不愿意面对现实。

有人一看理财都亏了,算求,所有的理财都不敢买了,然后等到有一天看别人赚钱了,又过来吵着要买,结果买到高岗上,迎来下一次破防。

这就是投资没有信仰的表现。

首先,低风险不等于无风险。

无论如何,我们可以确定是银行理财作为低风险的投资产品当然仍旧是大多数家庭重要的投资产品。

相比股票,银行理财的投资的是固定收益。只不过以前风险都被银行兜着个保收益保本的皮,现在这个皮没有了,剩下的就是可见的风险。

你应该高兴,再不被哄着了。

这些风险让你了解他,而不是拒绝他。这是你投资任何债权产品的第一步。

第二、低风险的底层都相似,都是债权

如果你不投理财产品,你还能投资啥低风险的产品?

显然,这是个选择题,而且需要一点智慧,至少全唐配置你得熟悉,你知道有更好的选择。

在低风险的资产中,债券基金、优质债权产品一样可以选择,但是这个底层一样,债券的基本规律通用。

只要认识清楚了,你一样能赚钱。

投资早已过了拼收益的时代,现在是一个拼认知的时代。

应对风险,迎难而上,依托专业的机构,这才是银行理财客户唯一的归途。

信托计划杠杆倍率(信托结构化的杠杆比例)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