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投资策略报告(投资策略报告模板)
(报告出品方/作者:华安证券,张帆,徒月婷)
1、2022年机械板块复盘
1.1、指数层面:申万机械指数年度表现较弱
2022 全年,申万机械指数下跌 20.67%,与上证指数、深圳成指、中证 1000 的相 比的超额收益为-5.72%、4.86%和 0.65%,走势与中证 1000 指数走势相近。2022 年 A 股市场整体表现不佳,机械板块涨跌幅居中等偏后位置。以申万指数 31 个行业分类来看,截至 2022 年 12 月 30 日,机械设备指数下跌 21%,排名第 21 位, 表现居中等偏后位置。
从申万二级行业指数来看,工程机械行业下跌幅度最大。从细分行业来看,今年机 械板块细分行业整体都表现不佳,截至 2022 年 12 月 30 日,工程机械行业今年跌幅最 大,下跌 26%,自动化设备其次,下跌 22%,而通用设备、专业设备及轨交设备行业 表现比整体机械板块表现略好,分别下跌 18%、19%和 17%。
板块内部涨跌轮动。尽管板块整体涨跌与大盘主要指数较为一致,但在机械板块内 部,不同细分行业之间的涨跌差异明显,这是机械板块投资的主要超额收益来源。以长 江三级机械行业分类来看,第一季度机械板块整体表现较差,只有煤炭设备涨幅较大, 但细看具体指数成分,长江煤炭设备成分股只有 8 只,代表性不强,总体一季度机械板 块仍然表现不佳。二季度市场反弹,资金抱团高景气赛道。第二季度自 2022 年 4 月 27 日开始整体 市场开始触底反弹,机械板块大部分细分行业涨跌幅为正。由于市场对于经济整体预期 悲观,资金抱团高景气赛道,光伏设备行业涨幅居前。
第三季度机械板块整体随大盘指数下行,受半导体产业自主可控的题材催化,半导 体及 3C 设备表现较好。第四季度,受农业工作会议及政策影响,乡村振兴、农业强国等建设目标带来短期 农业题材的炒作,农用机械行业涨幅居前。
1.2、业绩&经营层面:申万机械板块2022年业绩及经营情况
总体表现情况:截至 2022 年三季度,机械设备板块合计营收 863.4 亿元,合计归 母净利润 913.74 亿元,总资产达 34494 亿元,净资产达 15056 亿元。从营收来看,只有轨交设备行业相比于 2021 年度提速,主要系 2021 年受疫情影 响,国铁集团等大客户投资预算缩减,下游轨交业务需求持续低迷,导致 2021 年行业 营收增速为负数,2022 年轨交市场景气度呈现触底反弹态势,铁路产品市场需求有所 改善。从归母净利润来看,专用设备表现较好,2022 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速为正,并 远超 2021 年前三季度及 2021 年净利润增速,板块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从毛利率及净利率情况来看,截至 2022 年三季度,整体来看,2022Q1-Q3 与 2021Q1-Q3 相比,机械行业的销售毛利率和净利率均有所降低,分别降低 0.6pct 和 0.6pct;细分来看,只有专用设备的毛利率及净利率较去年有所增长,而轨交设备及自 动化设备的毛利率及净利率情况跌幅较大。从期间情况来看,截至 2022 年三季度,整体来看,2022Q1-Q3 与 2021Q1-Q3 相 比,机械行业的平均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有所增长,分别上升 0.1pct 和 1.1pct; 细分来看,专用设备的销售费用率增长最大,工程机械的管理费用率增长最大。
2、2023年行情预判
2.1、当前板块估值
机械板块整体估值水平居中。截至 2022 年 12 月 30 日,申万机械设备板块 PE (TTM)为 27 倍,略低于自 2016 年以来机械板块的中位数水平 30 倍,但整体并不具 备特别的估值优势。细分来看,截至 2022 年 12 月 30 日,通用设备板块最新 PE(TTM)为 32 倍, 专用设备板块最新 PE(TTM)为 26 倍,轨交设备板块最新 PE(TTM)为 18 倍,工 程机械板块最新 PE(TTM)为 21 倍,自动化设备板块最新 PE(TTM)为 41 倍。其 中,工程机械板块的 PE 水平最接近 2016 年以来的市盈率中位数水平,而专用设备板 块的 PE 水平明显低于 2016 年以来的市盈率中位数水平,存在一定的估值修复空间。
2.2、板块增长预期
为进一步探究市场对机械各细分板块明年行情的展望,以申万行业机械板块 507 只股票近 180 天的 Wind 一致净利润增速预期作为参考,发现有 226 只股票在近 180 天内受到分析师关注并进行了盈利预测。我们通过这 226 只个股的 Wind 一致预期来计 算目前分析师对申万机械二级板块的行情判断,2023 年机械设备板块净利润增速均值 为 53.10%,其中自动化设备和通用设备的净利润预测增速较高,分别为 63.24%和 61.59%,工程机械板块的净利润预测增速最低,为 26.70%,而轨交设备和专用设备的 净利润预测增速居中,分别为 30.13%和 44.63%。目前市场对明年通用设备及自动化 设备板块行情较为乐观,预期可能超过行业实际能够达到的水平,这种情绪上的乐观 有助于推升阶段性的涨幅,但不易支撑全年的板块行情。
2.3、政策预期
回顾 2022 年,国际环境方面,俄乌战争爆发,美国通胀持续,美联储大规模加息, 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剧烈;国内市场方面,各地疫情反复,房地产市场风险频发,经济复 苏不及预期,为保障经济稳定,提振市场信心,各类政策不断加码。而制造业是推动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产业,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因此从年初至今, 国务院、工信部、银行等多部门发布重要支持性政策,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看,制造业利好政策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加强智能制造,促进制造业产业升 级的利好性政策,另一类是扩大中长期贷款及设立专项贷款以加强设备更新及产业发展 的支持性政策。我们认为,要促进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及资金层面的双重支持是保 证制造业中长期投资的稳定是不二选择。
为研究政策规划对制造业板块行情的影响,我们深度剖析 2009 年装备制造业调整 和振兴规划的内容,并对当时板块行情进行复盘。
背景。2007 年国内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 27.01 万亿,同比增长 14.2%。2008 年 9 月,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国内经济状况陡然 降温,行业景气度方面,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企业景气指数四季度为 107,较三季度大 幅回落 21.6 个点,而制造业企业景气指数更是从三季度的 123.70 骤降至四季度的 96, 行业整体处于收缩状态;经济状况方面,2008 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2.9%, 增速较上年下降 5.6pct,全年 GDP 达 31.92 万亿,其中四季度 GDP 增速仅 6.8%,远 低于三季度增速 9.0%,国内经济加速下滑。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并实现 “2009 年 GDP 增速 8%”的目标,2008 年 11 月国务院确定 4 万亿投资计划及 10 万 亿信贷规模,并于 2009 年初出台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行情复盘。政策出台催化板块短期行情表现。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于 2009 年 1 月和 2 月相继出 台,为验证政策对板块短期行情的影响,我们统计了 2008 年 12 月至 2009 年 4 月的板 块月涨跌幅,可以发现,1 月中旬政策出台的汽车及钢铁行业,1 月涨跌幅分别为 17.51%和 17.50%,明显优于 2008 年 12 月的板块表现。
除此之外,其他八大产业的 振兴规划均于 2009 年 2 月出台,但国内消费需求仍然疲软,经济指标下行,股票市场 整体低迷,因此政策对板块的催化递延至3月份,从3月份板块涨跌幅数据来看,十大产业表现抢眼,行情较前期明显好转。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的催化效应逐渐下降。我们认为,今年市场普遍看好经济复苏,但对于经济复苏的程度目前并没有一致的预期和 信心,而机械装备作为固定资产投资,本身滞后于下游景气度,因此,一季度机械板块 更多会受到相应政策的催化影响,实际的销售数据改善要到二季度及往后才有明显体现。
3、重点关注板块
3.1、光伏设备:受益于上游硅料价格下行及技术升级,景气延续
随着光伏产业链价格逐步调整,光伏装机量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下游需求增长 或进一步刺激扩产需求,拉动设备整体需求。随着上游硅料产能释放,短期博弈期结束 后,产业链价格迎来整体下行,根据 PVInfoLink 数据,2022 年 12 月 28 日,多晶硅致 密料/210 硅片/210 电池片/210 组件分别从高点下行 21%/31%/29%/4%。价格下行进一 步带来光伏行业的平价优势,有望推动组件需求释放,根据集邦咨询预测,2023 年全 球光伏装机量将在 330-360GW 之间。
新技术演进将带来光伏设备的变革或更新需求。光伏行业始终受提效降本的目标 驱动演进,技术路线仍处在快速迭代阶段。随着在生产成本的降低及良率的提升,N 型 电池逐渐成为电池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钙钛矿电池也处在不断突破的阶段。TOPCon:2022 年以来,TOPCon 投资盈利优势显现,迎来大幅扩产,预计 2023 年 TOPCon 扩产仍将持续,渗透率大幅提升。国内新增建设和规划中的 TOPCon 电池产能已超 250GW,其中 2022 年底产能预计超 85GW,2023 年产 能预计超 200GW。 HJT:2022 年底我国 HJT 产能将超 10GW,2023 年产能落地规划已超 60GW, 海外厂商扩产计划亦持续公布。HJT 路线持续通过银包铜、0BB 技术、靶材 降本、双面微晶等方式提效降本。
IBC:隆基股份和爱旭股份量产 IBC 电池转换效率均超 25%。隆基 15GW 项目 已开始投产,远期规划产能近 30GW;爱旭珠海 6.5GW 产能投产在即,远期 规划 50GW 以上。 钙钛矿: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开始规划钙钛矿产能,包括协鑫光电,纤纳光电, 极电光能等多家企业,并且多家企业的规划产能已达到 GW 级,多家企业建 设的钙钛矿光伏组件生产线也已经开始试生产。
光伏设备商作为光伏行业中的卖铲者,深度参与甚至引领行业技术变革。除了电 池技术的迭代之外,硅料、硅片及组件环节仍处在持续技术迭代中。光伏设备厂商除了 不断去匹配下游客户需求之外,也往往通过自身技术积累对尚未成熟的技术路线作出具 备引领性质的设备,对成熟技术设备进行不断提质增效。
3.2、储能设备:市场前景广阔,未来可期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 见》提出,到 2025 年,实现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 3000 万千瓦以上的目标。十四五期间,储能的市场前景广阔,未来可期。 2023 年储能设备核心赛道一:钠离子电池蓄势待发,看好【钠电池】产业链。近 期根据各公司发布的公告,2023 年将是钠电池量产的元年,实际产能将达到 GWh 级别。 以宁德时代、中科海钠、传艺科技等为钠电池厂家陆续都公告了自己的钠电池技术路径 以及具体产能计划。钠电池以其低成本、低能量密度、高循环次数的特性,在储能系统 降本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发展空间潜力巨大。
2023 年储能设备核心赛道二:储能管理系统作为储能系统的决策中枢,提高储能 系统调度效率,看好【储能管理系统】产业。随着国家源网荷储一体化布局,电网的调 度功能也逐渐凸显,引领电力体系变革。储能管理系统,可以高效的提升系统集成标准 化、一体化,新能源发电并网量的增大,对应的管理系统需求也日益旺盛,未来增量可 观,以南网科技、国能日新、华自科技为代表的众多企业布局智慧化平台,受益于储能 规划布局,承接了大规模储能项目建设。
2023 年储能设备核心赛道三:储能变流器作为储能系统充放电开关,是储能系统 中的技术壁垒,看好【储能变流器】产业链。储能变流器决定了输出电能的质量和特征, 很大程度影响着电池的寿命,目前国内形成了成熟的组串式和集中式成熟的规模化储能 变流器产业链,伴随着储能装机量的提升,行业进入爆发期,各公司百家争鸣,需求的 扩张为这个行业带来巨大红利。以阳光电源、盛弘股份、科华数据等上市公司为代表的 行业龙头,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扮演重要角色。受制于 IGBT 外采的国际压力,国产替 代化要求迫在眉睫,是机遇也是挑战。
2023 年储能设备核心赛道四:热管理成为储能系统效率关键因素,是系统效率的 保证,看好【温控系统】产业链。目前主要形成了以液冷和风冷为主的技术路线,温度 直接影响电池的活性,温差过高或者过低影响储能系统的可用率、寿命和效率等性能, 甚至带来安全隐患。传统风冷系统结构简单成本较低,随着系统的发展低功耗、高集成 度、高换热效率的液冷逐渐占据主要热管理市场,以英维克、同飞股份、高澜股份等温 控设备公司在成本和行业标准上逐步取得优势。
2023 年储能设备核心赛道五:储能消防安全,迫在眉睫,看好【储能消防设备】 产业链。2021 年 12 月国家将电化学储能设施消防安全纳入《“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 划》,作为安全生产攻坚重点。据不完全统计,在储能发展的近十年全球已发生 37 起储 能电站爆炸事件,储能安全问题亟待解决,储能消防成为维护财产和人身安全的重中之 重。目前形成了以青鸟消防、国安达等为代表的消防设备公司,储能消防成为其业务增 长的亮点。
2023 年储能设备核心赛道六:系统集成标准化、一体化趋势明朗,东风将至,看 好【储能系统集成】全产业链。储能电池系统在一体化、标准化等技术方面存在很大优 化空间,长寿命、多循环、高安全、低成本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特别是长时储能亟待发 展。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系统集成作为产业标准化的核心,对储能的发展起到重要的 推进作用。目前主要以林洋能源、上能电气、同力日升等公司为代表的系统集成商,在 产业链发挥着推动、风向标等重要作用,未来随着集成技术的成熟,系统将在低成本、 高安全、长循环等方面得到充足的发展,储能市场红海广阔。
3.3、通用设备行业:经济修复带动补偿性投资
展望 2023 年,我们看好由我国内需推动的通用机械行业需求增长,主要受基建投 资向好+房地产竣工企稳+工业企业补库存需求共同推动,尤其看好其中的机床设备。 基建投资边际持续向好:基建投资自 2022 年下半年开始反弹,自 2022 年 5 月开 始我国基建投资增速呈现持续扩大趋势,2022 年 1-11 月投资累计增速达到 11.65%。 受基建下游回暖的拉升,自 2022 年 9 月以来我国主要工程机械挖掘机内销增速持续改 善。随着基建投资的持续扩大,我们看好基建下游对于通用机械需求的托底恢复。
房地产投资底部,有望回暖: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 年 1-11 月我国房地产开 发投资累计完成额同比下降 9.8%,房屋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下降 38.9%,两项指标相对 1-10 月均有小幅下探,目前已处于底部位置。自 2022 年底国家多项房地产支持政 策出台,地产端稳增长预期增强,进入 2023 年房地产竣工端有望先行改善,并且逐渐 带动开发投资的同比降幅收窄,带动通用机械板块需求提升。工业企业补库存需求有望于 2023 年释放:工业企业库存自 4 月起已连续 6 个月下 滑,结合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与产成品库存增速来看,目前库存及营收增速均处于下 行阶段,符合主动去库存阶段特点。随多项稳增长政策发力及疫情逐渐放开情况,我们 判断工业企业有望于 2023 年内进入补库存周期,带动通用机械需求增长。
机床行业增速处于底部,受制造业内需推动 2023 年有望回暖。受 2021 年出口高 增及更新周期的高基数,叠加国内疫情散点多发对生产经营的影响,2022 年机床行业 增速已达底部区间。受国家稳增长政策推动,2022 年在机电产品出口下滑情况下我国 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维持在近年来相对高位,制造业内需依旧。进入 2023 年, 我们认为受制造业内需持续推动,机床行业增速有望回暖。金属加工机床新增订单降幅收窄,已呈现边际改善趋势。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 会数据,2022 年 1-9 月重点联系企业金属加工机床新增订单同比下降 5.9%,相比 1-8 月收窄 0.3pct。分机床类型来看,金属切削机床新增订单同比下降 14%,相比 1-6 月 的下降 17.3%降幅收窄 3.3pct。从新增订单情况来看,机床行业已呈现边际改善趋势。
多因素持续支持机床行业稳健发展。 支持 1:政策持续发力支持工业母机行业发展。国家对高端数控机床行业发展给予 高度关注。《中国制造 2025》将高端数控机床列为制造业重点发展领域之一,2022 年 9 月首批机床 ETF 发行,为具有核心技术及科创能力突出的机床企业提供直接融资便 利。政策端持续支持国产高端数控机床行业发展。
支持 2:国产厂商竞争力提升,高端数控机床进口替代加速。2020-2021 年由于海 外疫情影响,高端数控机床进口受限,为部分高端国产数控机床厂商提供宝贵窗口期打 入高端下游,加速高端数控机床产品进口替代。在国产高端数控机床竞争力不断提升背 景下,进口机床在我国机床消费额中占比呈持续下降趋势,由 2018 年占比 33%降低至 2021 年 27%。海天精工、科德数控五轴联动机床已批量打入航空航天零部件产业链供 应,体现我国高端数控机床竞争力,加速高端数控机床领域进口替代。
支持 3:更新周期持续放量。由于设备零件使用寿命及技术更新影响,机床具备十 年更新周期。以机床十年使用寿命测算机床理论更新量,2021 年机床理论更新量为 2011 年产量即 86 万台,达到历史新高。目前仍处于更新周期持续放量阶段,有望持续 托底机床行业需求。
在机床行业增速恢复及多因素利好背景下,建议关注产品高端及对景气下游把握良 好的企业: 产品高端:我国中高端数控机床国产化率相对较低,特别是以五轴加工中心为代表 的高端数控机床对进口产品依赖程度仍较高。在制造业升级背景下对于加工精度及效率 等要求提升,我国高端数控机床需求有望持续增长,在进口替代加速背景下,掌握高端 数控机床生产的国产厂商有望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把握景气下游:机床作为工业母机在制造业中应用广泛,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 下游发展景气,我们看好积极布局提前切入景气下游的国产厂商,有望在行业内获得更 高的增长。
3.4、智能仓储物流:降本增效优势明显,市场空间超千亿规模
智能仓储是通过信息化、物联网和机电一体化共同实现的智能物流,本质是降本增 效。我们从空间利用率、储存量、储存形式等六个维度对比智能仓储和传统仓储,可以发现:1)降本方面,智能仓储不仅节约了约 80%的劳动力成本,还通过立体仓储的模 式,节约了约 70%以上的土地;2)增效方面,首先不再局限于人力收存保管的能力边 界,智能仓储能通过动态储存的形式整合协同上下游,其次,在空间利用上,充分利用 了垂直空间,从而将面积储存量扩大 4-7 倍,除此之外,在出入库方面,依托人工智能、 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实现的智能入库操作不仅实时精准,还有效降低了传统仓储较高的出 错率。总的来说,在供应链一体化的趋势下,智能仓储不仅可以完成仓储物流环节的各 业务流程,还能提高操作效率,节约物流成本,从而实现仓储物流的高效管理。
我们认为国内市场已经具备培育智能物流龙头企业的基本条件。驱动因素一——时代背景:智能仓储物流是中国智能制造的关键一环。 智能制造是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而智能仓储物流是智能制造的重要拼图。随着我 国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智能化、自动化的仓储物流体系已经成 为国家重点推进项目。近两年,国家国务院、工信部等部门陆续推出一系列政策促进智 能仓储行业发展。其中,智能分拣、智能存储、无人车、移动机器人、穿梭车等关键概 念均被提及。我们认为,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之下,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在仓储物 流体系的硬软件设备加速迭代的同时,成本也将不断降低,因此智能仓储物流系统在企 业中的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智能仓储物流行业将迎来高速发展。
人口红利消退,劳动力成本及土地成本同步提升。传统仓储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 业,且需要仓储面积用于存放货物。因此,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的提升对仓储物流的成本费用影响较大。劳动力成本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我国交通运输、仓储 和邮政业年均薪酬逐年提升,从 2017 年的 8.02 万元提升至 21 年 11.02 万元,CAGR 达 8.26%。
一方面,国内老龄化问题严重,2021 年我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 14.2%,步 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未来将延续上升趋势;另一方面, 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劳动力对工作质量有了更高要求,从事枯燥、环境恶劣及危险工作 意愿逐步降低,因此人均成本较之前有所增长。土地成本方面,近年来土地市场竞争较 为激烈,导致土地成本上升明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要想降低仓储物流成本,加 快产业技术升级和发展智能仓储物流是企业解决用工难、用工贵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产品质量稳定性及管理效率的最佳途径。
驱动因素二——国内制造业龙头企业高速发展:国内制造业由大变强,对仓 储效率提出需求,国内智能仓储物流厂商有望充分受益。 智能仓储物流是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必要手段。现阶段,国内涌现了三一重工、宁德 时代、华为等众多具备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中国制造业已经完成了从落后的追跑者 向并跑者的伟大转变,中国已成为制造大国。但在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和配件等方面, 仍然存在“卡脖子问题”,因此国家已制定 2035 年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努力推动实 现中国制造业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仓储效率成为各制造厂商 不可忽略的关键要点,由此,国内智能仓储物流厂商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驱动因素三——资本力量:近年来仓储物流行业融资热度较高,未来收并购活动也 有望活跃。 资本投资长期高度活跃,物流智能化有望加速。从融资次数和金额来看,受电商、 物流、新零售等多个下游行业的蓬勃发展的刺激与带动, 2017 年物流行业融资次数累 计 214 起,融资金额高达 1770 亿元;2018 年投融资热度有所下降,但融资次数也达 172 起,融资金额 1300 亿元以上。2019 年国内物流行业热度有所减退,融资金额大幅 下降至 600 亿元, 2020 年受新冠疫情冲击,经济整体出现下行,资本市场萎靡,而 2021 年经济的全面复苏叠加 AI 物流概念的加持,物流行业再次迎来高峰,同年物流行 业融资次数 172 起,融资金额高达 1816 亿元。
从融资领域来看,物流智能化领域增长 趋势较快。2021 年物流智能化领域融资次数最高,达 59 次,占比 34.3%,融资金额 约 336.4 亿元,占比 18.5%。我们认为,资本的持续加码有利于促进各大厂商加大研发投入,加速新产品和新业务布局。
收并购方面,国内部分厂商已经进行了收并购活动。但目前我国仓储物流行业仍处 于初期建设阶段,收并购活动并不活跃,但展望未来,考虑到国内智能仓储物流领域 “小而散”的特点,我们认为,收并购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阶段仓储物流厂 商抢占市场份额,争夺龙头地位的重要战略,随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行业内的竞争格 局有望重塑。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