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龙应台的目送读后感1500字(龙应台的目送读后感300字)_期货基金_理财之家

4/龙应台的目送读后感1500字(龙应台的目送读后感300字)

summer 0

大家好,关于龙应台的目送读后感1500字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龙应台的目送读后感300字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目送》这本书讲什么的
  2. 寻求龙应台《目送》一书内的文章
  3. 目送讲了哪六件目送
  4. 目送有什么含义

《目送》这本书讲什么的

读《目送》这本书的感受:

龙应台说这是献给自己父亲、母亲和兄弟们的书。有评论者认为,这本书不仅是为作者的同代人写的,同时也是写给上一代和更年轻的下一代的。

在书中,展翅高飞的孩子、即将离去的母亲和站立在小路这一端目送他们的作者——三代人的情感一样丰沛,只是各自表达的方式不同。

龙应台以她流畅的笔法写出了三代人的心情,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让每一代读者都从中有所感悟:再多的遗憾不舍都不过是生命的过程,我们只能往前走,用现在来填补过去的空白和伤口,带着爱和释怀与生命和解。

拓展资料:

《目送》是作家龙应台继《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后,龙应台再推出思考“生死大问”的作品,是一本感悟性的人生之书。

《目送》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

《目送》的七十三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

《目送》散文集共由七十三篇散文组成,是为一本情感性的文集。书中,龙应台写父亲的死亡、母亲的衰老和失智;写对父母的怜惜和体恤,写兄弟携手共行,儿子的离别,朋友的牵挂;写自己的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以及一个人的走路、赏树、观鸟、拍照、生活等。从牵着孩子幼小的手、情意满满的亲情,到青春后期孩子与自己渐行渐远的背影;从陪着年迈母亲如带着女儿一般,思及自己也曾是父母眼前一去不返的背影,龙应台娓娓道来。

正如作者所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参考资料:

寻求龙应台《目送》一书内的文章

最近刚看完这本书,捺不住想来寻求共鸣的心情。读完之后颇为伤感,甚至在书中三四处湿了眼眶。

人到了某一个年龄段后,总会有不同的忧思,比如父母的老去,以及作为子女清醒的看着他们老去的无能为力。

这一生这么长,又这么短。

这条路上来往过客无数,行也匆匆,去也匆匆,只有父母,虽然无法陪你走完全程,但他们陪你走过的每一段,一定都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扶和关爱你。

他们会越走越慢,最后渐渐的走不动,需要你停下来,转过身去搀扶他们。

我们会有各自的家庭,各自的责任,自己也逐渐成为父母,对于儿女而言我们是港湾,但于我们本身而言,港湾永远是自己的父母。这世界那么大,但容身之处只是一个小小的家。

夜深人静时会想,父母百年之后,这天地间最了解,最无条件包容你的人离开以后,这层羁绊断了以后,至少有那么一段时间,会不会生出浮萍无根的彷徨与无依。

会不会在偶尔想要撒娇,想要发泄,想要倾吐的时候发现少了一个最能抚慰你的地方,少了两个最为温暖的人。

每每思及此,都觉怅然。而《目送》这本书,截取的是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片段,但恰恰戳中了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不愿承认却不得不接受的事实。

目送讲了哪六件目送

一、华安上小学的第一天,在操场上目送他去教室

二、华安去美国作交换生,我目送他通过机场安检;

三、华安上大学,我从高楼上目送他上公交车

四、父亲送我去大学,我目送父亲驾车离开

五、我去医院看父亲,离开前目送父亲回病房;

六、火葬场里,我目送父亲离开尘世。

目送有什么含义

目送:mùsòng,意思是用目光送别离去的人或物。

以目光相送。

出处:

语本《左传·桓公元年》:“目逆而送之。”《史记·留侯世家》:“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南史·袁宪传》:“宪时年十四,被召为《正言》生,祭酒到溉目送之,爱其神采。”明吴承恩《千秋岁》诗:“欲行频目送,未语先眉歛。”巴金《寒夜》一:“他目送着他们,他用羡慕的眼光看他们。在龙应台的《目送》中也有:“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972页释义:“[动]眼睛注视着离去的人或载人的车、船等。”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4/龙应台的目送读后感1500字(龙应台的目送读后感300字)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