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期货人才(高校期货人才培训项目)
导语
古往今来,浙江地区凭借漫长悠久的经商历史,形成了颇具地域色彩的浙商文化。在“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浙商精神影响下,浙江地区期货行业持续蓬勃发展,各项期货业务创新走在行业前列,而这背后也少不了人才的重要支撑引领作用。
根植于这片沃土,浙江期货行业人才辈出、薪火相传,他们在长期的市场探索与实践中,总结出了先进的人才培育理念,构建了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高度市场化、富有竞争力的人才激励举措,从而铸就了这片期货人才高地。
“聚是一把火,散是满天星”,多年来浙江期货行业孕育的大量专业人才,不仅成为行业的中流砥柱,为国内期货市场发展贡献力量,他们中还有一些人带着丰富的期货经验走向实体产业、进入资管领域,成为行业间紧密合作、共赢发展的重要推手。
浙江之所以能够成为全国期货人才高地,离不开浙商精神文化内涵的深远影响。在永安期货总经理黄志明看来,改革开放之初,浙江人以“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历经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的“四千精神”,白手起家、艰苦奋斗,创造了浙江经济发展的奇迹。
国海良时期货总经理郑勇向记者表示,浙江商人秉持共赢、争先的经营态度,继承永嘉学派主张,弘扬重商主义理念,这种行事风格对期货行业人才孕育有着潜移默化的文化影响。
物产中大期货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姚俊指出,一直以来,浙江人秉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商精神,不断创造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浙江期货行业人才以浙商精神为引领,牢牢把握期货行业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始终走在行业发展的前沿,用实干实绩诠释了浙商精神的深刻内涵。
“浙商文化的影响深远而持久,浸润在浙商文化环境中的期货人,也沉淀了坚韧不拔的品质、形成了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了敢为人先的闯劲,所以在浙江这片土地上涌现出了大批优秀的期货人才和推动行业发展的领军人物。”浙商期货董事长胡军表示。
与此同时,浙江的经济禀赋也为期货行业人才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郑勇表示,浙江地区金融、实体经济发展并举,不断催生风险管理需求。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加工业发展迅猛,民营资本的流入为化工、纺织等行业注入活力,浙江多个市、县成为大宗商品集散地。实体经济的发展催生出了对期货工具的利用需求,促使期货市场规模扩张,这为浙江期货行业自有人才培养工作创造了先决条件。
姚俊也表示,浙江省作为国内经济强省和资源大省,大宗商品贸易规模在全国名列前茅,巨大的贸易量催生出一系列现货贸易服务需求。“浙江期货行业围绕大宗商品期现结合等业务,衍生出基差贸易、场外期权、仓单服务等支持实体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模式,大大提升了期货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在推动期货行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为期货人才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土壤。”他说道。
“由于浙江省民营经济实力强盛,尤其是温、甬、金地区,民间游资体量十分可观,投资交易氛围相对活跃,不仅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也为行业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支持。”郑勇表示,省内期货市场的活跃对省外人才起到了集聚作用,投资领域异军突起、省内经典人物案例层出,这在业界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甚至衍生出传奇般的坊间故事。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名人效应、规模效应也进一步促成外部人才的对内转化。
另外,在胡军看来,浙江期货业的蓬勃发展也提供了良好的人才培育土壤,而这也得益于当地有力的政策支持。2022年,浙江金融业积极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持续优化金融结构,加强金融保障服务,为期货行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尤其是2023年伊始,浙江提出的“8+4”政策体系中,在金融方面释放的积极信号,进一步提振了市场信心。
据介绍,目前浙江地区拥有12家期货公司(浙江证监局辖区11家,宁波证监局辖区1家),且多是行业知名期货公司,期货营业机构网点多、从业人员多、期货交易量大,各类期货人才根植于这片沃土不断向上成长。“这些年来良性的市场竞争为同业相互学习交流借鉴提供了平台,尽管公司之间存在业务竞争,但仍然是合作大于竞争,大家通过积极的业务交往与协作,可以博采众长、集思广益,更快地学到行业先进经验,高效完成专业人才能力进阶与升级。”胡军说。
整体来看,黄志明告诉记者,这些年来浙江期货人秉承浙商“四千精神”“首创精神”,始终坚持“一切只为客户”的经营理念,大胆试水行业内所有创新业务,率先推动期货公司业务转型,逐步形成涵盖经纪业务、风险管理、财富管理、私募孵化、资产管理、境外业务及自有资金投资的“6+1”业务模式。同时在浙江集聚了一大批财富管理机构和风险业务管理机构,汇聚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铸就了人才发展高地,推动了浙江大宗商品金融服务创新中心建设。
人才结构升级,见证行业发展变迁
浙江是期货大省,诞生了不少独具当地特色的“老字号”期货公司,参与见证了国内期货市场“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不断发展壮大。而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行业转型升级与多元化发展,当地期货人才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以浙商期货为例,胡军向记者表示,作为1995年成立的期货公司,浙商期货见证了浙江期货人才成长变迁的过程,主要体现在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2000年之前,由于期货市场体量较小、知名度也低,很多高校毕业生不愿意进入这个行业。当时公司在招聘新员工时,一般都不会限定专业背景,只要经过一定的专业培训就能上岗。
第二个较为典型的阶段大约是在2006年至2013年,随着中金所挂牌成立,万众瞩目的金融期货呼之欲出,掀起了一波券商收购期货公司的热潮,这使得期货行业得到了大幅度扩容,同时也为期货行业带来了大量人才。不少券商出身的专业金融人才成为期货公司的骨干力量。在这一阶段,部分期货公司成立了风险管理子公司,一些具备现货从业经验的产业类人才也被逐步引入期货行业。
第三阶段是2015年至今,这一阶段是期货市场飞速发展的新时期,随着各项业务创新不断加速,对于期货人才的需求更加复合,除了需要有专业的金融经济领域知识储备,还需要服务境外业务发展的国际化人才、支撑衍生品交易业务的数学、物理、神经网络等理工科人才,以及推动数字化发展的IT人才等。
驻足当下,黄志明告诉记者,经过国内期货市场3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在国际局势持续动荡、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复杂的情形下,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的作用越来越得到肯定,期货和衍生品法中更是明确写到“国家支持期货市场健康发展”,这对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放眼未来,促进行业创新发展、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提升大宗商品中国价格影响力,是期货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他认为围绕这些目标,期货行业须加强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投研型专业人才、专业型营销人才、复合型管理人才等三类人才。
首先,期货行业创新发展、提升大宗商品中国价格影响力,需要加强培养具有较强投研能力、期现结合能力、实盘交易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金融及商品衍生品领域的高级分析师、投资经理、做市商等方面的投研型专业人才。
其次,期货行业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共同富裕,需要培养对宏观经济、实体产业链、场内场外以及期现业务有深入理解,能综合运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提供风险管理、资产配置方案的产业经理、理财师等专业型营销人才。
最后,期货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培养造就一批具有期货情怀、熟悉国际国内市场、熟悉期货及衍生品业务、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引领期货行业创新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扛起期货担当。
源源不断输送,持续贡献期货力量
这些年来,浙江地区作为期货行业人才摇篮,也在源源不断地对外输送人才,持续分享人才培育经验,服务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尤其是随着实体产业与期货行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实体企业对金融衍生品业务越来越重视,产业对相关期货人才也求贤若渴。
郑勇告诉记者,这些年特别是研究员、交易员较多地流向实体产业,这些期货人才可以正确引导实体企业运用期货及衍生工具实现稳健经营。同时相关人员在深入实体服务积累了相关经验后,能够更好地实现期现货行业之间的沟通,引导期货公司进一步明确实体企业的痛点、难点及堵点,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实体企业的需求,推动期货行业更好地服务实体产业发展。
他认为,这也要求在期货人才培育的过程中,更多地贴近市场需要、贴近企业实际。尤其是相关业务人员一定要更多地走入实体产业,了解企业需求、解决企业痛点、对接提供服务方案,在此过程中提升个人专业能力水平,积累产业服务工作经验,形成“贴近市场-提升能力-熟悉市场”的良性循环。
同时,公司也鼓励投研人员主动走入产业链调研,并在经费上予以最大限度的支持,并将产业调研次数、调研天数纳入投研人员考核指标,促使投研人员通过深入市场实现贴近实体企业、获取一线信息、提升投研能力的目的。
最后,还要加强公司内部协同,一方面是充分发挥风险管理子公司优势,通过业务协同为公司员工提供更多贴近实体企业的机会。另一方面,公司还会通过内部培训互通平台,实现公司全体人员的知识交流共享,提升员工的复合型专业能力素质。
胡军告诉记者,长期以来,浙商期货坚持人才优先、全面培养的用人理念,建立起挖掘发现、锻炼提升和适岗使用等相互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期货行业培育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为实体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
一方面,公司打造了一支专业性强、竞争力高的年轻队伍。公司吸引和凝聚起来自海内外名校的优秀毕业生,近百人获得了期货投资咨询资格,其中负责“保险+期货”业务的产业研究所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却每年运作100多个“乡村振兴”项目,服务“三农”等农产品保险保障金额累计达百亿元,他们负责的山东武城项目更是入选了第三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同时,公司不断加强金融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着力打造一流的期货研究团队,致力为实体企业提供可靠的市场判断和专业的金融服务,从而满足企业多样化的需求。
另一方面,公司也在加强与实体企业的人才培育合作,双方以业务往来为合作基础,公司通过派驻项目团队进驻企业,帮助企业员工快速了解期货市场、掌握期货知识,并通过课程培训、专题活动及实务操演等方式增强企业人员的金融专业能力。未来还将开展更加多样的合作方式,为企业培养更多专业的金融人才,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密切结合,实现多方共赢。不仅如此,浙江地区丰富的高校资源,也为培育行业后备人才力量提供支持。
坚守薪火相传,培育拔尖创新人才
“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是育才、求才、用才的重要内容。黄志明向记者表示,永安期货坚持打造一个充满机会的平台,致力将每一位员工培养成各自业务条线上的佼佼者。
具体而言,永安期货通过构建“永动新星—永动未来—永动成长—永动领航”四级培训体系,分层分类培养产业经理、理财师、投研人才等业务专家及管理干部;通过打造“青年讲师团”“永安新思享”“潜才班”等专项品牌培训项目,推动优秀经验提炼分享、传承永安文化智慧,逐步培养“豁得出去、顶得上来、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干部人才梯队;通过建设“永安大讲堂”网络学习平台,提高培训覆盖面及学习效率,打造学习型组织,为公司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同时,公司拓宽“专业+管理”通道,牵引人才成长。逐步建立产业经理、分析师、技术工程师等专业序列员工的能力等级认证体系,拓宽专业人才发展路径、明晰能力标准,牵引员工不断提高专业水平;通过“民主推荐、竞聘选拔”等方式,选拔优秀骨干进入后备干部和管理干部梯队,通过“给岗位、交任务、压担子”,最大限度激发骨干潜能,形成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黄志明表示,永安期货始终以中长期价值创造为导向,强调平台价值、建立激励机制、畅通成长通道,不辜负每一个坚持在岗位上的员工。在这样的机制下,永安期货成了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公司员工从不懈怠成长,不囿于短期利益,坚持创造长期价值。他表示,正因为每一个员工都为构筑永安平台贡献力量、积极参与期货市场的建设、与这个向上的时代同行,永安期货才与时代获得了共鸣、实现了共赢。
薪火相传,人才辈出。郑勇告诉记者,在国海良时期货创立初期,即形成了一定的人才优势,尽管人数少但质量精,基本都是财经院校的大学毕业生,甚至不乏老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的高材生。目前这些人基本都走上了公司的中层、高层管理岗位,成为公司的领路人。多年来,依托这一批老期货人的薪火相传,培养出了越来越多的新时代期货人。
在“传帮带”文化的基础上,公司建立了管理、投研、营销三个序列的职业发展通道,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同时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理念,为有能力的员工提供干事创业的舞台,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将员工成长与公司成长紧密结合,视员工为合作伙伴,相互成就、彼此共赢。
姚俊也告诉记者,一直以来物产中大期货坚持贯彻“人才强企”战略和“以奋斗者为本”的人才发展理念,以提升公司业务效能为目标,以价值创造和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员工和公司共同成长发展为根本,不断加强公司人力资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他表示,公司按照“控增量、优存量、调结构、提素质、重绩效、强激励”等基本原则,在人才的“引、育、用、留”等各方面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探索实施包括“人才招引工程”“全员素质提升工程”“人才梯队建设工程”和“产研投”一体化人才培养、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双通道”建议等在内的人才培训培育体系,为公司业务创新发展和管理提升提供人才支撑,促进公司转型升级。
本文源自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