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关于虚拟货币问题
来源:半月谈
当前,公安机关开展的“断卡行动”,让诈骗分子通过个人银行卡层层转账转移赃款的情况减少,但出现通过虚拟货币跨境洗钱等新动向。
虚拟货币为跨境转移赃款提供便利
2021年10月福建南安市公安机关破获一起“杀猪盘”诈骗案件,犯罪团伙利用交友软件吸引用户到虚拟投资平台,再通过泰达币洗钱的方式完成跨境结算,兑换成人民币,最终完成诈骗。
南安市公安局刑侦大队重案队中队长戴铎树介绍,泰达币是一种与美元挂钩的加密货币,在境外被广泛使用,受到诈骗团伙“青睐”。
“目前电信网络诈骗80%以上具有跨境流动特点,虚拟货币为诈骗团伙跨境转移赃款提供便利。”泉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邱鑫说。
漳州市公安局反诈骗中心主任陈捷忠说,一方面,虚拟货币体现为一串字符和数字,可点对点发送,具有可匿名、追踪难、交易便捷等特点;另一方面,虽然我国明确禁止虚拟币发行融资和兑换活动,但由于其他国家和地区默许虚拟币流通,虚拟货币与全球货币可自由兑换,方便跨境清洗资金,成为洗钱工具。
南安市公安局副局长温伟煌介绍,利用虚拟货币洗钱分三个阶段,首先犯罪分子在境外虚拟货币交易平台上购买虚拟货币,将非法资金注入“清洗”渠道,随后利用虚拟货币的匿名性进行多次交易,最后将“清洗”过的虚拟货币在境外交易所、地下钱庄或私下交易中变现,即可完成洗钱操作,“一旦赃款变成虚拟货币,要查询和冻结几乎不可能” 。
近年来,国内破获多起虚拟货币洗钱案件,案件呈现增长趋势。据公安部发布的信息,2021年,全国公安机关破获虚拟货币洗钱案件259起,收缴虚拟货币价值110亿余元。
第三方支付平台安全监管存漏洞
多地公安民警表示,部分第三方支付平台在落实安全监管仍存在漏洞,快速查询、冻结涉案资金机制没有建立,还滋生“跑分”洗钱乱象。
所谓“跑分”,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洗钱模式,指使用兼职众包的形式,吸收大量人员出租自己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用于诈骗走账。
泉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一大队大队长王伟明介绍,一些诈骗团伙瞄准第三方支付平台,大量雇佣无业青年,用第三方支付平台二维码进行“跑分”,化整为零搬运赃款。半月谈记者联系到一个名为“人人赚”的跑分平台客服,对方表示,手机只需下载几个软件即可“跑分”。
2021年5月,福建泉州发生的一起诈骗案中,受害者被骗的610万元赃款在转入3张银行卡后,立刻分流至100多个银行账户和第三方支付平台。“部分第三方支付平台没有建立快讯查询、冻结机制,反馈较慢,往往来不及冻结支付。”王伟明说,警方最终冻结100多个银行卡和账户,但能明确来源的只有90多万元。
基层民警表示,一些中小型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因管理失范,涉案情况更加严重。今年1月,福建漳州警方接到一起“杀猪盘”诈骗警情,受害者被骗的100多万元被转入多个银行卡和第三方账户,其中,“云南本元支付”等涉案支付机构由于资源未共享,资金走向难以查询。
民警告诉半月谈记者,一些中小型第三方支付平台和银行因监管不力,常常是诈骗洗钱的“绿色通道”。
“少数第三方支付平台在履行安全监管义务,协作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方面没有落实责任,特别是在协助公安机关快速查询、冻结涉案资金方面存在较大风险隐患。要查清资金流向,公安机关必须到第三方支付平台所在城市,在当地公安机关陪同下才能查询、冻结涉案账户,但诈骗分子敲打键盘,几分钟之内就把资金转走。”泉州安溪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李东强说。
防范洗钱风险,管控涉诈“资金流”
针对电信网络诈骗“资金流”新动向,各地公安机关加大对利用虚拟货币洗钱打击力度,查获、收缴大批涉案虚拟货币。
2021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等10部委发布通知,严格禁止和依法取缔虚拟货币相关业务。福州市反诈骗中心民警饶露明说,新规出台后,洗钱向更加隐蔽的私人交易转移,给警方查询、冻结造成一定困难。
多地公安民警提出,取缔场内交易的同时,加大对场外私人交易打击力度,特别是禁止虚拟货币在境内的变现,不断压缩其生存空间。一些民警建议,适时出台更为具体的虚拟货币监管规定。
利用互联网平台数据支撑,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建立更加精准的风控体系,有效识别、管控涉案账户。陈捷忠表示,互联网平台掌握大量用户资金和通信数据,建议依托平台数据建立分析模型,及时发现风险苗头。
“银行利用大数据手段完全可以更为精准地识别涉诈账户,如受害者通过网络银行向陌生账户转账,而对方网银IP地址显示为境外,这些涉诈可能性较大的情况,可以实施延迟到账等限制交易措施,挽回受害者损失。”泉州市公安局丰泽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黄清标说。
此外,还须加强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约束与监管,引导各平台建立过程化、动态化的事前事中监管体系,与公安部门形成数据共享,针对一些市场份额小又频繁涉案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罚款、注销牌照等方式加大惩戒力度。
来源:《半月谈》2022年第8期
半月谈记者:郑良 吴剑锋 王成 | 编辑: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