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虚拟数字货币交易网(三大虚拟数字货币交易网是什么)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曹媛 深圳报道
“过去一段时间虚拟资产巿场大幅波动,最近也有虚拟资产交易所倒闭,让社会上一些人对Web3的前景感到怀疑。然而,我们认为这正是推动Web3发展的最好时机。”
4月9日,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表网志表示,为了让第三代互联网稳慎走好创新发展的道路,政府将采取适当监管和推动发展两者并重的策略。
自去年香港特区政府发表《有关香港虚拟资产发展的政策宣言》后,香港本地Web3的气氛炽热。
虚拟资产是Web3.0生态圈的重要一环。目前香港虚拟资产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预计今年6月引入虚拟资产服务提供者发牌制度,也正为虚拟资产行业建构监管框架等。
为推动Web3生态圈发展,香港Web3.0协会于近期正式成立。今年1月也成立了“数码港Web3基地”,财政预算案更是宣布将拨款5千万元加速推动Web3生态圈发展。据悉,香港还将设立Web3Hub基金,支持更多海外Web3.0企业落户香港。
其中,香港数码港作为一个创新数字社群,是目前香港最大的Web3社群之一,汇聚超1,900间初创企业和科技公司,由香港特区政府全资拥有的香港数码港管理有限公司管理。
香港数码港将如何推动Web3生态圈,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香港数码港金融科技总监严涤宇及其团队。
香港加速推动Web3产业发展
南方财经:今年1月成立的“数码港Web3基地”,目前发展情况如何?发展定位及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严涤宇:今年1月成立数码港Web3基地后,已有数十间相关企业落户数码港。现时数码港已汇聚超过100百间Web3企业及初创,是香港最大的Web3社群之一。
数码港的Web3社群涵盖金融科技、智慧生活及数字娱乐,发展虚拟资产、基础建设及崭新领域例如元宇宙、NFT等,领先企业包括Animoca Brands及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Hashkey。
不少专注于区块链的企业已在数码港落地。Consensys就是其中一家旗舰级的区块链公司,已经拿到很多融资。
此外,数码港还有不少电竞/数字娱乐和智慧生活类企业,在2-3年前不少就很有远见地转型到Web3这个领域。Animoca Brands是其中的佼佼者,目前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综合性Web3旗舰,其估值一度达到近60亿美元。
金融科技领域上有HashKey Group,即亚洲数字资产金融服务集团;ConsenSys是一间领先的以太坊软件公司,ConsenSys团队参与了多边央行数位货币桥(mBridge)研究项目。
自香港特区政府去年发表虚拟资产政策宣言后,本地Web3的气氛炽热。今年1月成立的数码港Web3基地,旨在将数码港在Web2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初创企业培育服务复制到Web3社群中,积极多走一步,主动发掘各行业面对的痛点,希望利用Web3社群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助业界解决痛点,帮助数码港Web3社群对接不同的资源,客户、投资人、用户、专业服务机构等等,帮助他们成长。
最近财政预算案宣布将拨款5千万元加速推动Web3生态圈发展,数码港将继续积极响应政府最新施政,全速招揽各地Web3企业和创新人才。
未来,数码港会继续透过培育人才、推动采用Web3及增加应用场景,以及加强公众认知三大方向推动Web3产业发展。
香港作为金融科技企业
走进内地及跳出国际的立足点
南方财经:香港在发展金融科技方面具备哪些优势?
严涤宇:香港向来被公认为国际金融中心,随着国家未来提倡高质量发展,通过资本市场引导资金有效配置,对实体经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这些发展也为金融科技产业带来庞大机遇。
香港金融监管机构近年积极吸引金融科技投资进入市场,而本地金融界的金融科技普及率亦有上升的趋势。金管局研究报告显示,其中35%至56%的银行视金融科技为发展机遇,86%的银行正逐步将金融科技融入各种金融业务。
香港实行“一国两制”,具有背靠祖国、联通国际的优势,可帮助企业连接全球消费者金融科技普及率最高的中国内地市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让香港有新一轮广阔发展机遇。
香港的制度与国际接轨,在香港进行知识产权的登记注册,在海外的兼容度或者信心会相对较强,而且香港拥有稳定的国际级监管制度及监管沙盒和措施,有助促进金融科技公司在这个新兴市场的发展。
由于没有外汇管制或对资金进出的限制,香港成为最自由的市场之一,有利金融科技公司发展跨境业务。此外,初创企业更受益于低税率、简单税制,以及大量政府资助和补贴计划。
香港有大量受过高等教育和专业的人才,以及透明度高的监管和法律制度。另外,香港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各地的科创公司,在大中华区扩张的首选基地。
香港有丰富及多元的融资途径,由不同的政府资助计划、私人融资,到香港拥有全球最大的IPO市场之一,亦有大量私募基金及风险投资基金。
南方财经:据了解,数码港已经成功孵化出了数家金融科技独角兽,独角兽的诞生、壮大需要哪些生态圈的支持?
严涤宇:数码港一直积极推动香港金融科技发展,汇聚超过400间金融科技初创及企业,是香港最大规模的金融科技社群。数码港金融科技社群在合规科技、保险科技、理财科技及区块链等诸多金融科技领域都有很好的发展。
社群包括两间获发牌的虚拟银行(WeLab Bank,众安银行)、三间持牌虚拟保险公司(Bowtie,One Degree,ZA Insure)及一间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Hashkey),亦汇聚三家金融科技独角兽——众安、WeLab及TNG。
数码港培育计划虽然为期只有两年,但是参与过计划的企业,像是毕业生一样,虽然“毕业”了,但并不意味着会离开数码港。很多“毕业生”仍和数码港保持着紧密联系,当中不少是独角兽,如Klook客路和Animoca Brands等,以及已经在港上市的GOGOX。
因为数码港的资源和整个生态,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也是很有帮助的。同时这些相对成熟的企业也会为“学弟学妹”们提供很多帮助,甚至给当中看好的项目直接投资,例如Animoca Brands本身就已经投资300多个Web3项目。从而形成了具有内生动力的产业生态。
金融科技初创及金融科技独角兽的发展,均需要以下各个部分支持。一直以来,数码港都通过积极培育金融科技人才、提升金融科技应用及举办行业活动三大方向推动金融科技产业及生态圈发展。
南方财经:与此同时,香港在发展金融科技方面有哪些短板待弥补呢?
严涤宇:第一,市场规模限制。香港本地市场小,意味着金融科技公司在本地扩展其解决方案的机会有限,但过去数年香港金融科技业发展迅速,数年前活跃的金融科技公司不超过100家,今天则有超过800家;内地及香港特区政府的支持,令香港“一国两制”下超级联系人的角色有效发挥,不少金融科技企业均以香港为走进内地及跳出国际的立足点,令香港金融科技服务市场辐射至全球市场。
第二,人才短缺。香港面临金融科技人才不足的问题,但亦非香港独有挑战,全球创科人才供不应求,因此香港特区政府亦积极“抢人才、抢企业”,吸引更多具备高发展潜质及策略性企业在港发展,特别是金融科技公司,同时扩大香港金融科技人才库。
第三,监管法规。过去香港被指法规并未追上金融科技创新步伐,为金融科技企业公司带来不确定性并限制某些解决方案,政府去年十月便通过发表虚拟资产宣言,显示政府推进金融创新的决心,加上一系列措施包括今年6月出台的虚拟资产服务提供者发牌制度,正为虚拟资产行业建构监管框架,鼓励技术创新和应用的同时妥善管控风险,为虚拟资产市场有序蓬勃发展缔造先决条件,并为金融科技定下便利及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第四,资金差距。在香港初期资金容易获得,但部分金融科技公司在后期寻求资本扩张规模时面对挑战,吸引更多增长阶段投资者和全球风险投资公司进入本市场,将有助提供额外的资金机会。
南方财经:基于上述问题,数码港对金融科技企业有哪些支持?
严涤宇:近年香港有不少具潜质的金融科技初创(企业)涌现,然而大多数规模较小,在开发新技术及方案时遇上不少困难。而数码港作为企业孵化器及加速器,恰恰为这些公司提供了发展空间。
数码港的核心任务就是孵化及协助这些初创企业,我们一直致力为初创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支持,协助初创的科研成果转化至落地应用,包括从大学阶段培训创科人才,为初创提供资金资助、企业咨询及合作平台等资源,以至帮助初创企业推出产品,拓展市场及寻找投资者等,照顾初创企业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所需。
数码港有不同阶段的资金资助计划,包括数码港创意微型基金,数码港培育计划,数码港投资创业基金。
数码港亦通过不同网络伙伴,为初创企业拓展海外,提供落地支持及促成资金配对等。
南方财经:数码港如何帮助园区内的金融科技初创企业进军内地?
严涤宇:数码港一直紧随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步伐,协助香港及初创企业更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数码港社群已有约70家数码港企业已经成功落户大湾区(香港以外的其他城市)。
我们积极拓展大湾区网络,加强与大湾区内的官方单位、企业、科研机构及不同城市超过10个创业园区建立联系,为初创企业提供重要的落户支持,包括国内企业注册、场地租金减免、政府双创政策和资金申请、内地培育或加速计划、大企业需求配对、内地投资人接洽、市场宣传、各类路演和创业大赛等,为开展大湾区业务奠下基础。
例如,2021年初,数码港与前海管理局签署合作备忘录,旨在推进深港及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合作。根据备忘录,双方发挥各自优势,为两地创科企业提供包括人才、市场商机、投资者网络等在内的支持。
针对金融科技领域,我们亦先后与深圳市人民政府金融发展服务办公室、中国平安金融壹帐通、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恒生银行等签订合作备忘录,为金融科技初创企业提供重要的跨境支持、信息及资金支持,为开展大湾区业务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港府积极推动香港虚拟资产及国际绿色科技及金融中心发展,数码港会继续透过不同计划,为金融科技初创提供更多落地机会,扩阔其应用层面。
例如2021年推出的“拍住上”金融科技概念验证测试资助计划,共促成了超过90组金融科技初创与企业合作,当中就有14个项目涉及跨金融界别及香港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及东盟等地区的跨境应用等范畴,我们有信心未来会有更多进一步深化金融科技的应用的方案,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的互通互融发展。
香港正着力打造“国际虚拟资产中心”
南方财经:香港还在积极推动哪些金融创新领域发展?
严涤宇:继去年十月,香港特区政府发布《虚拟资产政策宣言》,财政司司长在新一份财政预算案宣布成立并领导一个虚拟资产发展专责小组,成员包括相关决策局、金融监管机构,以及市场人士,就行业的可持续和负责任发展,向政府提交建议,足证特区政府对发展虚拟资产的决心。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一直以来都是区块链技术和加密货币领域的重要中心。在过去的几年中,香港已经成为亚洲最重要的加密货币交易所的所在地,有很多区块链公司在香港设立办事处。
此外,香港特区政府也非常重视区块链技术和加密货币的发展。在过去的几年中,香港特区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支持区块链技术和加密货币的政策,如证监会于2018年引入虚拟资产交易所“自愿发牌制度”;今年6月将实施虚拟资产服务提供者发牌制度,所有在港经营业务或香港投资者积极进行推广的中央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将需获证监会发牌。
特区政府今年2月16日宣布,在政府绿色债券计划下成功发售8亿港元的代币化绿色债券。这是全球首批由政府发行的代币化绿色债券。
南方财经:香港正着力打造国际虚拟资产中心,面对发展空间巨大的虚拟资产市场,香港特区政府、监管及市场参与者如何在市场创新与控制风险之间寻找平衡?
严涤宇:作为香港金融科技大本营,数码港汇聚超过400间金融科技初创及公司,一直积极透过区块链及分布式分类帐技术(DLT)等技术,建立Web3.0生态圈,同时推动金融科技创新,促进包括虚拟资产、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发展和应用;我们相信政府的相关公布及未来一系列措施及试验计划,能让金融科技社群在更清晰及灵活的监管环境下发挥潜质,为香港扩展商机,拓展国际虚拟资产中心。
政府去年十月发表的虚拟资产宣言,正旨在为虚拟资产行业建构监管框架,鼓励技术创新和应用的同时妥善管控风险,为虚拟资产市场有序蓬勃发展缔造先决条件。并宣布将就零售投资者投资虚拟资产范围展开公众咨询;这显示政府推进金融创新的决心,同时为金融科技订下便利及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本港发展出健全的虚拟资产市场,须建设虚拟资产生态,例如加密货币交易所;其次是发展风险管理和虚拟资产服务;如估值和托管;最后确保在监管和创新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随着虚拟资产普及化,适度及到位的监管亦更见重要。
香港虚拟资产服务提供者发牌制度即将在今年6月1日正式上路,在新制度下,虚拟资产交易所在反洗黑钱、反恐融资和投资者保护方面的要求会与目前适用于传统金融机构的要求一致,相信能为虚拟资产交易所提供一定程度的市场认可。
在满足相关监管条件下,金融中介机构和银行能够与获发牌的虚拟资产交易所合作,为客户提供交易服务。虚与实的结合与联动能酝酿出新模式、新市场、新机遇,造就一批新的成功者。
数码港将继续与政府及业界合作,满足市场对金融科技方案及人才的需求,并推动金融科技应用,促进金融服务及创新科技的可持续发展。
大湾区可望成为香港创科发展突破点
南方财经:香港特区政府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香港创科投入仍以政府投入为主,企业、风险资本投入不足,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严涤宇:香港创科在基础科研方面较为成熟,达世界级水平,多所大专院校在国际上名列前茅,也拥有许多科研实力出众的教授。
然而,正如《香港创新科技蓝图》所指,科研成果转化动力不足,产业链的中下游发展(科研成果的转化、产品商业化及市场拓展等)仍有空间进一步改善。投资者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看到回报,从而削弱了创科初创在投资市场的吸引力。
数码港欢迎《香港创新科技蓝图》提出八大策略之一-“完善创科生态圈促进上中下游相互发展”,在巩固香港的自身科研优势的同时,加快构建全球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加速大学科研成果转化及吸引海内外科技企业落户香港。
作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数码港会继续与本地及国际策略伙伴合作,推动科研成果化,促进创科产业发展;同时加快公私营机构采用数字科技,推动新经济与传统经济融合,有信心能透过完善创科生态系统,推动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南方财经:一直以来,缺乏产业链配套是香港创科发展的主要短板之一,您如何看待香港与大湾区内地城市之间的优势互补?
严涤宇:大湾区规划可望成为未来香港创科发展的突破点,一直以来香港都具备科研实力,多所大学在国际上名列前茅,大湾区市场及各城市能为香港在创科产业链的上游的优秀研发成果实现中游转化,进一步推动下游产业的发展,实现充满活力和可持续的创科生态链。
我们认为香港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可进行优势互补。香港可以作为一个基础科研的基地,利用深圳作为应用科研方面的场所,再结合广东省其他区域比如东莞、佛山的生产基地。这样可最大化地利用两地资源,打通整条创科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使得科研最终转化为产品,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好的循环。
本港拥有大量科技业界人才,大湾区内部分城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日趋完善,对人才需求殷切,为本港年轻人带来大量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香港实行“一国两制”,具有背靠祖国、联通国际的优势,本地企业亦对国际科技潮流趋势及技术标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可以帮助内地科技成果进行商业化,并开拓海外市场。
以金融科技为例,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一方面拥有很多的国际化的金融及法律人才;同时,金融产品非常丰富,很多跨国机构都将亚洲总部设于香港;另一方面,香港法规与全球接轨,尤其在合规科技方面,在香港获得了认证后,能更加便利地在全球其他区域使用,很多内地的产品和服务可以通过香港走向海外。香港可以发挥国际化的优势,扮演“桥梁”和“沙盒”的角色,帮助内地企业“走出去”。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