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投资信托基金机构(信托百佬汇官网)
9月29日,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中国信托业社会责任报告(2019-2020)》显示,截至2019年末,信托业直接投入实体经济(不含房地产业)的信托资产余额为13.12万亿元,占全部信托资产余额的60.73%。全行业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规模为21.6万亿元。
可以说,发展和改革为中国信托业注入了蓬勃的生命力,作为我国金融改革和制度创新的标杆之一,信托业每一个前行脚步都与我国经济发展的脉络紧密相连,更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收获了属于行业自身的“高光时刻”。
不过,随着资管新规的逐步落地实施,信托业打破“刚性兑付”、收益率走低、行业“爆雷”声不断成为信托业“新常态”,这也让投资者在投资信托产品时多了一份犹豫和观望。
那么,面对信托业的新情况,投资者的心态都有哪些变化?投资信托产品,投资者看重的因素是什么?对投资回报率都有哪些期待?
为此,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联合《金融博览·财富》杂志对全国3000位投资者进行了调查。投资者男女比例分别为53%和47%。其中,已经投资了信托产品的受访者占比为34%,计划投资的占比25%。
人们了解信托产品的主要渠道
一直以来,在“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宗旨下,信托产品都备受投资者青睐。不过,信托产品的投资起点较高,对于想购买信托产品的投资者而言,需要认真了解购买渠道、风险评估、购买流程、注意事项等内容。
对于理财界“高富帅”的信托产品,投资者的了解渠道有什么不同?总体来看,受访者在信托产品的了解渠道上,与基金、股票等投资产品的了解渠道差别不大。数字化时代,投资者更习惯于在可控的任何时间段,通过移动终端渠道了解产品。
具体来看,“微信、APP等移动渠道”排在了首位,占比为46%。然后是“专业的理财网站”和“银行等渠道”,占比均为42%。另外,“朋友介绍”“信托公司网站”和“信托公司客户经理推荐”的占比也分别达到了32%、25%和23%(见图1)。
更进一步分析,“信托公司客户经理推荐”排在了后面,这与人们的一般理解不太一样。而单独看已经进行信托投资的投资者,调查发现,“信托公司客户经理推荐”的占比略高,为33%,但仅比排在末位的“朋友介绍”(32%)略高。这也说明,信托公司的客户经理在专业性和推荐产品的回报率判断上有待提升。
一直以来,信托产品都以“低风险、收益稳定”的特点吸引着投资者。不过,信托产品稳定的高收益将逐渐成为历史。第三方数据显示,8月,集合信托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6.81%,环比下滑0.24个百分点。部分信托产品的收益率开始进入了“6”时代。
那么,对于信托产品的收益率,人们都有哪些期待?调查数据显示,53%的受访者期望信托产品的收益率能在10%-15%,21%的人期望收益率能达到15%-20%,17%的人选择的收益率是10%以内,还有9%的人选择了20%以上的收益率。
总体来看,10%-15%的年化收益率成为大多数人的内心期待。不过,随着收益率的不断下降,信托投资者也要做好接受较低收益率的心理准备。
信托产品投资时最看重的因素
对个人投资者而言,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信托产品,人们看重的因素都有哪些?
调查数据显示,“预期收益率”和“风控措施”排在前两位,占比分别为54%和52%。然后是“信托公司实力”“资金门槛”“投资期限”和“投资方向”,占比分别为49%、41%、41%和40%。“客户经理的能力”“手续费”和“其他”排在最后三位,占比也分别达到了29%、26%和5%(见图2)。
更进一步分析,不同的投资群体看重的因素是不一样的。月收入越高的群体(2万元以上)更看重“风控措施”和“信托公司实力”,占比分别为61%和55%,然后才是“预期收益率”。另外,随着投资者年龄的增长,对“风控措施”和“信托公司实力”也更加看重,“70后”对此的选择比例高达73%和63%。而准备投资信托产品的群体,则更多地关注“预期收益率”和“风控措施”。
信托产品投资存在的主要风险
一直以来,信托产品以“刚性兑付”不断吸引着符合条件的投资者参与。不过,这两年信托产品的“爆雷”和打破“刚性兑付”,让投资者难以“躺赢”,信托产品的投资风险也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对于信托产品存在的风险,调查数据显示,“信用、道德风险”“项目质押物的安全性风险,如质押率过低”和“政策风险,如遇到政策限制”排在前三位,占比分别为44%、43%和41%。然后是“到期兑付风险”“项目运营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占比也达到了39%、39%和38%(见图3)。
其实,投资的安全性是需要政府监管和行业共同努力的。可以看到,在监管部门的大力引导下,信托行业的风险问题已较往年大为透明化,且向着更加透明的方向前进。
当然,有风险就必然会出现损失,也就有可能存在侵权。数据显示,2020年1-7月,信托行业共发生201起违约事件,涉及违约项目金额共计约1100.84亿元。
当遇到信托风险时,投资者希望通过哪些渠道来解决呢?
调查数据显示,首选的解决渠道是“寻求监管部门帮助”,占比为57%。然后是“通过司法渠道”,占比为56%。选择“通过信托公司协商”“通过行业协会解决”和“听天由命”的受访者比例也分别达到了51%、43%和9%。
其实,当遭遇信托风险时,信托公司的信誉首先会受到影响,这就要求信托公司除了提升主动风险管理能力外,还需要制定并落实风险个案事件化解方案,以确保投资者的投资安全。
六成受访者支持打破“刚性兑付”
这两年,随着资管新规的逐步实施,信托业打破“刚性兑付”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支持者和反对者各持己见。
对于信托产品打破“刚性兑付”,受访者的态度如何?调查数据显示,60%的受访者表示支持,认为“打破‘刚性兑付’能让行业更理性发展”;21%的受访者反对,认为“打破‘刚性兑付’将影响人们参与的积极性”(见图4)。
更进一步分析,已进行信托投资的群体对打破“刚性兑付”的支持度最高,占比为78%。这说明,信托业打破“刚性兑付”将成为一种常态,新进入信托领域的投资者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
其实,除了打破“刚性兑付”,信托产品的收益率走低也成为人们需要去面对的问题。对于信托产品收益率的下降,人们的态度如何?
调查数据显示,36%的受访者认为“收益下降将使信托行业的吸引力下降”,34%的人认为“收益下降将促使人们精选信托产品”,33%的人认为“收益将不再是人们判断信托产品好坏的第一标准”,33%的人认为“收益下降将使行业逐步‘大浪淘沙’”,26%的人认为“低利率是趋势,参与者要去接受”。
从投资角度来说,高投资的门槛是需要高回报作为支撑的。对于信托业的未来发展,调查数据显示,随着投资收益率的下降,50%的受访者并没有表示出对信托行业未来发展的乐观心态。其中,认为“随着维权的增多、竞争的加剧,不太看好信托行业”的受访者占比为30%。同时,有近20%的受访者认为“信托行业步入了‘振荡期’,发展将不温不火”。
总体上,在打破“刚性兑付”和收益率走低的背景下,信托业如何继续保持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未来如何转型,是亟需解决的。但在整体低利率的大环境下,信托业仍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