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黄金市场介绍(伦敦黄金交易中心)
在经历了中世纪晚期和近代早期前一个阶段的深厚积累,英国于1660-1760年左右正式步入了消费社会,消费从此开始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影响因素。
消费空间的扩展是我们衡量消费社会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准。近代早期伦敦消费空间扩展的因素较为复杂,涉及到物质与经济基础、身份认同和消费理念等多个根本方面,因此我们需要分别进行深入地探讨。
结合当时逐渐清晰的三级社会分层来看,农业发展为新兴的中等阶层提供了经济基础,使得他们拥有超越基本生存需求的购买力,以讲究体面的生活方式来维持这一阶层的身份认同。
同时,英国国内外贸易的兴旺发达从供给的层面为伦敦这一巨大的消费市场提供了种类繁多的商品,使人们满足消费需求的欲望得以实现。
此外,近代早期民众长久以来都受到道德观念的困扰,认为过度满足发展型需求的购物休闲行为是堕落的。在经历了奢侈消费的大讨论后,人们逐渐对消费有了正确的认识,形成了讲究体面舒适但又不铺张浪费的健康消费观念,为消费空间的进一步扩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国内外贸易扩展了消费空间的基础
国内外贸易的扩展也是伦敦消费空间大量涌现的重要条件之一。通过海内外货物的流转,伦敦民众可以消费的商品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消费空间的扩展具备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出于对东方神秘异域世界的探寻和对黄金、香料等奢侈消费品的极度渴求,15世纪以来西方探险者们扬帆远航,开展了地理大发现与新航路开辟运动,使得全球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商品贸易网络。随着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向大西洋沿岸的转移,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取代了从前的佛兰德尔、威尼斯等地,一跃成为国际贸易中心。
因与安特卫普隔多佛尔海峡相望,伦敦凭借其占据大西洋黄金航道地理优势把握住了经济脉搏,在英格兰第一大城市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海外贸易港口和物资集散地,与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大陆国家产生了密切的商业往来,并逐渐获得了全球海外贸易的掌控权。
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转口贸易有所不同的是,由于英国形成了以伦敦为中心的商品生产流通扩散网络,因而大部分进口商品作为消费品涌入千家万户,被国内各地以中等阶层为主体构成的庞大消费群体所消化吸收。
17世纪中期前后,来自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和美洲殖民地的商品和原材料成船大规模输送至英国,使得英国贸易进口量大幅度增长,刺激了本土居民对茶叶、瓷器、香料、烟草、咖啡、巧克力和棉布等异域物品的狂热消费需求,宏观经济也因此得到快速发展。
保罗·斯莱克的研究揭示,英国在17世纪下半叶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更加富有,人均国民财富高于1500年以来的任一时期。国民生产总值在17世纪翻了一番,国内居民的平均收入在17世纪50年代到18世纪初的50多年间增加了50%。
人口的减少和与东印度群岛贸易的扩大是造成这种繁荣原因之一,对更多消费品的渴求则是另一个关键因素,它增加并维持了经济贸易需求。“高生活水平”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甚至其批评者也难以否认这是物质进步的象征。
正如同时代人在提到海关账目时所说的那样:对外贸易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尤其是欧洲大陆以外的贸易急剧增长。英国从亚洲的进口在1660到1680年之间增长了四倍,到了1700年,美洲和亚洲贡献了进口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中一部分的进口商品的再出口占据了英国出口总量的近三分之一。
在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和奢侈品贸易巨额利润的双重推动下,英国进一步加大了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形成了以三角贸易和亚洲贸易所构成的双线利益链条。英国奴隶贩子先将本国生产的镜子、小刀、怀表、玻璃弹珠、金属器具等价值低廉的工业制品乘船运至其在非洲西海岸的殖民地,
通过一系列手段从当地的非洲部落酋长手中换取因战败被俘的其他部落黑人奴隶,随后再装回船上运往美洲,成为当地热带种植园和矿山中廉价的劳动力。截至18世纪中叶,英国从事的贩奴贸易规模已稳居世界第一,超越了西欧所有的国家。其专门用于装载黑人奴隶的商船有近两百艘之多,仅一次航行即可将数万名奴隶输送至美洲,足见其奴隶贸易规模之大。
此外,西非地区还能够为英国工商业提供一些零星的原料,如木材、棉花、树脂、象牙等,还有从当地人手中收来的少量金沙等贵金属资源,一定程度上弥补英国本土的原材料供应的不足。
当时英国在美洲的殖民地主要包括西英属西印度群岛和英属北美殖民地。其中西印度群岛因长期殖民入侵形成了畸形的甘蔗种植园经济,主要生产以甘蔗为原料制成的糖块和糖蜜,出口至英国供本国居民消费或转口其他欧洲国家,此外还栽种烟草、咖啡、可可、香蕉等热带经济作物。北美殖民地北部以出产毛皮、木材、谷物等为主,南部则发展了大种植园经济,为英国本土提供大量优质的烟草和棉花,成为英国纺织业原料的供应地。
然而,殖民地的贸易并不是对英国本土的单向输出,英格兰始终也在向殖民地提供其无法自产的食物和生活用品。由于殖民地对英国本土输送的商品具有较高的依赖性,因而殖民地与英国之间的贸易航线一直无法动摇,是三角贸易处于稳固状态的重要因素。